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的诊疗水平,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4年7月26日-28日在哈尔滨召开,此次大会邀请全球各地的血液专家学者们同赴盛会,热议全球医疗创新进展,共谱未来血液发展新篇。会议现场,医脉通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接受采访,分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进展。
医脉通:本次大会上您以“CLL一线治疗进展”为题作了报告,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CLL的一线治疗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为CLL患者带来了哪些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范磊教授:随着我国国民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CLL的发病率亦呈现上升的趋势,CLL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回溯过去的七十年,CLL的一线治疗经历了数次里程碑式的变革,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CLL的一线治疗主要依赖于单一的
医脉通:对于BTK抑制剂等靶向药物耐药的患者,目前有哪些有效的后续治疗选择?未来在克服耐药性和开发新治疗靶点方面有哪些研究方向?
范磊教授:当前,BTK抑制剂在CLL的治疗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首选,也在复发/难治性患者中展现出可观的疗效。然而,随着BTK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挑战。面对这一困境,研究者不断探索创新疗法,以克服BTK抑制剂耐药性的难题。其中,新型BTK抑制剂的研发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非共价可逆性BTK抑制剂Pirtobrutinib(LOXO-305)的问世,已在欧美国家获得批准,其在国内的临床试验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该药物对超过三分之二的既往接受BTK抑制剂治疗并出现耐药的患者是有效的,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外,BTK降解剂(PROTAC)亦展现出非凡潜力,针对BTK暴露及耐药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为治疗策略增添了新的维度。同时,我们亦未忽视其他靶向药物的可能性,如BCL-2抑制剂
展望未来,对于BTK抑制剂耐药性的研究将聚焦于更前沿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的非共价可逆性BTK抑制剂、BTK降解剂(PROTAC)以及多靶点BTK抑制剂的开发。同时,新型BCL-2抑制剂等其他类型药物的涌现,将进一步丰富临床用药,为克服BTK耐药难题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升CLL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
医脉通:CLL治疗普遍需要长期用药,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较大,基于MRD指导的CLL限时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该治疗策略的疗效如何?
范磊教授:当前,CLL的一线治疗主要围绕单药BTK抑制剂展开,其优势在于长期的疾病控制,并且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预期。然而,长期不间断的用药需求也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成为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考量因素。鉴于此,包括我们团队在内的全球众多团队正积极投身于CLL有限治疗策略的探索中,旨在寻求更为高效、经济的治疗路径。
在众多有限治疗策略的探索中,BTK抑制剂与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疗法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与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的联合应用,已成为当前的主流策略之一。根据CAPTIVATE临床研究五年随访数据显示,这一组合不仅深化了近期的治疗效果,提高了MRD阴性率,还展现出对PFS乃至OS的潜在延长效应,为CLL治疗开辟了新的希望之光。
其次,BTK抑制剂与化疗方案如FCR或FCG方案的联合,在低危年轻CLL患者中展现出可观的疗效,部分患者甚至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临床实践中治疗方案的灵活组合变得愈发重要。通过精准匹配不同药物,我们能够为CLL患者量身定制治疗计划,从而能够在实现深度缓解的同时,缩短治疗周期,逐步向有限治疗的目标迈进。CLL有限治疗正逐步成为一线治疗探索的新前沿,引领着未来治疗方向的发展。
范磊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青年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和康奈尔大学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淋巴肿瘤的精确诊疗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