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ASH | 安刚教授:免疫治疗再领RRMM治疗风潮,“大热”之下仍需“冷思考”
2023-12-18 来源:医脉通

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涵盖最全面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2023年ASH年会于12月9日-12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会议公布了血液学领域众多顶尖研究摘要。尽管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患者生存结局也获得了显著改善,但MM迄今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复发难治性(RR)MM。现阶段免疫治疗发展呈迅猛之势,已成为RRMM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盘点2023年ASH年会中免疫治疗领域的亮点更新,并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安刚教授进行点评,具体内容如下。


01 RRMM领域免疫疗法百花齐放

随着对MM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多样化治疗手段的更为广泛探索,RRMM的治疗进展日新月异,其中免疫治疗大放异彩。2023年ASH年会上公布了多项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有望进一步丰富RRMM患者的治疗选择。


CD38单抗是RRMM免疫治疗的重要代表药物,既往ICARIA研究已证实CD38单抗Isatuximab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Isa-Pd)治疗RRMM具有良好疗效,较Pd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1.1个月 vs 5.9个月)1。真实世界IMAGE研究显示,中位随访14.2个月时,接受Isa-Pd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12.4个月,与临床试验数据相当。本次ASH会议上最新公布了其亚组分析结果2。在294例总有效人群中,216例(73.5%)既往未接受过CD38单抗治疗,Isa-Pd方案可为其带来长达16.6个月的中位PFS。Isa-Pd在后线复发(先前治疗线数为2:15.0个月;先前治疗线数为≥3:14.8个月)和来那度胺难治(13.2个月)患者中表现出与总人群相当的中位PFS。同时,Isa-Pd治疗首次复发患者未达到中位PFS,支持该方案在RRMM中的早期应用。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以Isatuximab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可为RRMM患者带来持续获益,且无新增安全性事件。


双特异性抗体也在RRMM治疗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II期MagnetisMM-3试验共纳入123例既往未接受过BCMA靶向治疗的RRMM患者,长期随访结果表明,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Elranatamab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中显示出持续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15.9个月,ORR为61.0%,35.8%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在获得≥CR且微小残留病(MRD)状态可评估患者中,MRD阴性率达到89.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PFS和OS均未达到,且在延长随访中未新增安全性事件3


Teclistamab目前最大规模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尽管与MajesTEC-1试验相比,真实世界中接受Teclistamab治疗患者的体能状态更差,但Tec耐受性良好,未出现重大安全性事件。同时,虽然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比例增加,但Teclistamab在真实世界中的早期有效性仍良好。中位随访3.2个月,总人群ORR为64%,BCMA靶向治疗难治、五药难治和伴髓外疾病患者的ORR分别为57%、66%和45%;总人群预估6个月PFS率、DOR率和OS率分别为38%、54%和68%。无治疗相关死亡4


CAR-T细胞作为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因亮眼的临床表现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KarMMa-3研究共纳入386例RRMM患者,2:1随机分配接受CAR-T细胞ide-cel(n=225)或标准治疗(n=126)。在最终PFS分析中,与标准治疗相比,ide-cel可为RRMM患者带来更深且持久的缓解,中位随访30.9个月,ide-cel组患者ORR(71% vs 42%)和≥CR且MRD阴性率(22% vs 1%)较标准治疗组更高,中位DOR(16.6个月 vs 9.7个月)和PFS(13.8个月 vs 4.4个月;图1)明显更长,ide-cel治疗使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1%。自中期分析以来,ide-cel组的CR率升高,提示缓解加深。与连续标准治疗相比,单次ide-cel输注患者中位至下一次治疗时间和至第二次疾病进展/死亡时间更长,表明患者获得了长期疾病控制。安全性结果与既往报道一致5


640 (12).png

图1 KarMMa-3研究患者PFS


02 免疫“大热”之下仍需理性思考

尽管众多新型免疫疗法在RRMM中表现出显著疗效,但血液学毒性、心血管毒性、肾脏毒性等与治疗相关的潜在毒性可能影响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治疗终止而影响其长期生存。如蛋白酶体抑制剂与多种心血管毒性相关,免疫调节剂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低丙种球蛋白血症(HGG;IgG<4g/L)及相关的感染风险是接受免疫治疗的MM患者的潜在并发症。


一项回顾性研究探讨了Isatuximab单药和联合治疗方案对RRMM患者HGG发生/恢复及相关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Isatuximab单药治疗对Ig水平影响较小,并未导致IgG水平下降,非受累IgA水平在治疗1个月后早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在ICARIA-MM和IKEMA研究中,与无HGG患者相比,合并HGG患者因不良事件导致停药的发生率较低,且HGG没有导致≥3级感染发生率增加;在Pd/Kd基础上联合Isatuximab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尽管Ig水平有所降低,但≥3级感染发生率仍较低(Isa-Pd 11.8%;Isa-Kd 19.8%;表1)6


表1 Isatuximab联合方案感染风险分析

1702883815888046.png


BCMA作为MM治疗的理想靶点已获广泛认可,BCMA靶向治疗RRMM缓解率较高,但治疗过程中容易合并HGG和感染,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在既往报道中,接受BCMA靶向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RRMM患者的≥3级感染发生率高达32-45%。合并HGG患者启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替代治疗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方案,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0例接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RR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接受抗BCMA治疗,其余接受抗GPRC5D治疗,入组患者均采用了10g固定剂量IVIG预防方案,结果显示,≥3级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为27%,提示节省医疗资源的10g固定剂量IVIG预防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7


专家点评


安刚教授


近年来针对CD38、BCMA、SLAMF7、GPRC5D等靶点的单抗、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和CAR-T细胞相继涌现,RRMM的免疫治疗实现了持续和飞速的发展,在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的同时,也在不断革新MM的治疗格局。然而,尽管治疗方案不断得以优化,但也为RRMM的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感染等不良事件尤其是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早期治疗终止,进而影响患者从新型免疫疗法中获益。因此,在免疫疗法热潮之下,我们也需持续关注治疗相关的潜在不良反应,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研究显示,以CD38单抗为基础的方案疗效显著,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在MM中具有广阔应用潜力。此外,更多药物组合方案和新作用机制的药物仍在探索,有望为RRMM的治疗带来更多突破,点亮MM的治愈之路。


640 (10).png

安刚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Ⅱ级PI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联盟委员、秘书

天津市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

天津市遗传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3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2006-2011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2013-2016 在哈佛大学Dana-Farber癌症学院博士后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Blood、leukemia、Clinical Cancer Research、Haematologica、blood advances、The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主编专著一部《内科疑难病例-血液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译《威廉姆斯血液学手册第9-10版》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

2020年度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天津市卫生计生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青年医学新锐


*Isatuximab尚未在中国大陆获批

MAT-CN-2333309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 PG, et al. Lancet Oncol. 2022 Mar;23(3):416-427.
2.Xavier Leleu, et al. 2023 ASH. Abstract 7419.
3.Michael Tomasson, et al. 2023 ASH. Abstract 3385.
4.Danai Dima, et al. 2023 ASH. Abstract 91.
5.Paula Rodríguez Otero, et al. 2023 ASH. Abstract 1028.
6.Cesar Rodriguez, et al. 2023 ASH. Abstract 1980.
7.Naimisha Marneni, et al. 2023 ASH. Abstract 377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