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CASH | 程涛教授:同力协契推动医学教育发展,群策群力探索血液学领域转化
2023-01-13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血液学发展

赓续前行,共启未来!2023年1月6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盛大启幕。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BLOOD SCIENCE、高博医疗集团承办,以“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为主题,携手国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共话血液领域前沿成果、共谋血液学科建设和蓬勃发展。


值此之际,医脉通诚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教授接受采访,分享中国血液学科发展相关见解。



微信图片_20230113100140.png

程涛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研所)所院长、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学院)院所长、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天津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滨海新区委员会主任委员、农工党天津市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血液学机构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

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会刊Experimental Hematology副主编、Blood Science创始主编

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任务10项,获国家杰青、基金委创群、科技部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人才项目

在Science、Cell、Nature Medicine等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2022年)和一等奖(2015年)各一项


医脉通:规范化的诊疗是提升我国血液肿瘤诊疗水平,改善肿瘤患者整体生存的关键手段之一,能否请您谈谈各项指南和规范标准的制定,对于血液肿瘤的诊疗发展有何意义?


程涛 教授:我国现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就是高质量发展。对于医疗行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高质量的诊疗水平,需要规范共识来统领。在我国医疗实践中,血液病的指南规范一直走在前沿。广大血液病专家结合国内外的学科发展成果,每年都会发布一大批高质量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数量只是一方面,我们更关注、更着重提升的是各类疾病指南共识的质量。质量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需要体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理念,另一方面,中国的专家指南共识也要体现出中国患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


医脉通:当前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备受关注,标准化、高质量的生物标本库是实现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重要支撑,能否请您谈谈目前我国在生物标本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探索?


程涛 教授:近十年来,我国转化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也不断拓展和提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是一个研究型医院,在血液样本库的建设方面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目前我院血液样本,特别是活细胞保存总量超过5万个病例,10万例次,大概有30多万份,这样的规模得益于我国近十年来对科技的投入,也特别得益于我院广大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共识——转化医学必须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生物样本库。我院生物样本库近几年来支撑了众多转化医学成果,助力我院血液病研究者发表了一批有高影响力的论文并申报获准了一大批科技专利,更重要的是,许多成果已经转化到临床实践。比如去年肖志坚教授和国外的专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SALL4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去甲基化治疗过程中临床判定价值的文章,这得益于肖志坚教授把几十例宝贵的MDS骨髓活细胞样本及时保存在生物样本库。


另外,血细胞图谱的启动推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产出,这些工作的背后都凝聚了生物样本库的辛勤服务和支撑,所以我国各医院的血液病研究者,将来在生物样本库方面大有可为。我院作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的牵头单位,也作为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的发起和牵头单位,积极支持合作单位存放样本的需求,进而拓展横向合作和横向服务。


医脉通:转化医学的应用不断加速了新药的研发进程,精准医学的兴起又有力地推动了新药研发模式的转变,在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大趋势下,目前我国血液肿瘤新药、新疗法研发的热门您认为还有哪些方向?


程涛 教授:血液病是医学领域新药研发、新的生物技术探索的主要领域,也是最活跃的领域。在医学领域,最早的化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造血干细胞治疗、免疫治疗都来源于血液病领域,所以在新的征程、新的时代,我国在血液病新药研发方面也大有可为。现在大家特别关注的除了传统的化学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等新药以外,就是生物治疗,特别是细胞和基因治疗这一极为前沿的领域,将成为血液病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将来造血干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将会成为血液病新药研发的一股新生力量,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医脉通: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血液学发展正大步迈向新时代,您认为通过本届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将对领域的发展释放哪些信号呢?


程涛 教授:本届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专门增设了医学教育分论坛,我认为组织者非常有创意,此举意义重大。我国医学教育已经从普及教育跨越到精英教育,特别是协和的医学教育,近几年在王辰校长的推动下,在国内开始4+4的全新医学教育模式。医学生毕业完成住院医生培训以后将面临专科的选择,对于血液病专业来说,专科培训基地是将来需要研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此次大会邀请陈国强院士专门针对血液领域的医学教育发表真知灼见,医学教育分论坛也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包括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著名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专家分享他们对于医学教育、医学生毕业后再教育和专科医师培养的最新见解。目前我国对于血液病的专科医师培训还没有设立标准,这是今后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一个重要的讨论方向,即如何针对我国的医学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血液医师专科培训基地的标准规范和培养目标。


医脉通:中青年医师是血液肿瘤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血液肿瘤发展的中流砥柱,您作为血液领域前辈,对中青年医生有哪些寄语?


程涛 教授:血液病领域是一个基础和临床密切结合、与前沿领域高度交融、非常活跃的医学领域。从事血液病领域的临床工作、基础研究和科技转化,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广大的中青年血液学研究者应该对这个领域有极大的信心,不管是定位在临床、基础、或临床基础双跨、甚至产业转化等方面,我觉得都是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因为在整个医学领域中,血液病领域在新技术研发转化方面始终走在前列。所以我希望广大的中青年血液学研究者能够沉下心来,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研究上贴好自己的研究标签,也就是研究特长,最大程度地获取我国高速发展时期各方面的资源,这需要智力,更需要超出专业以外的智慧,怀着宽广的胸怀和大家进行横向合作。应该说你们处在一个极为幸运的时代,尤其是二十大以后,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态势下,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将来血液学领域创新驱动的主要发展力量,希望你们能够不负重望,抓住机遇,砥砺前行。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