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聆听血液之音,感知生命律动,2022年9月23-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以“尊重、传承、协作、创新”为主题,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共话血液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为我们解读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诊疗与新药进展。
医脉通:PTCL是一组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异质性强。首先,能否简要介绍一下PTCL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
白鸥教授:PTCL是一组异质性强、侵袭性高的
PTCL临床表现与其他淋巴瘤相似,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略有差异,如AITL常表现为
PTCL的治疗以CHOP方案或CHOP样方案(CHOEP、ICE、DA-EPOCH等)为主,总体预后与
医脉通:目前淋巴瘤治疗进入新药时代,近年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发展较为迅速。在PTCL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药进展?
白鸥教授:当前新药的研发是PTCL领域的热点,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抗体类药物,如维布妥昔单抗、CCR4单抗等;第二类是信息传导通路激酶抑制剂,如mTOR抑制剂;第三类是ALK抑制剂,尽管ALK抑制剂在实体瘤中已广泛应用,但其在PTCL中的作用还有待探索;第四类是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表观遗传功能失调在PTCL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以及联合其他药物是PTCL未来的探索方向。此外,新型化疗类药物
医脉通:目前,相较于B细胞淋巴瘤,PTCL治疗进展相对滞后。您对未来PTCL的治疗发展有什么样的展望和期待?
白鸥教授:随着对PTCL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更多新药的推进必将为PTCL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在本次血液学会议上,赵维莅教授分享了NKTCL的多组学景观以及联合靶向策略,通过对NKTCL进行基因测序,进一步系统揭示了NKTCL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并为NKTCL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在降低不良事件的同时提高了靶向疗效,也有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的趋势,这也是未来PTCL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白鸥 教授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淋巴瘤专病联盟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三届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UCLI)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第5届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委
CSCO 中国抗白血病联盟(UCLI) 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