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ASH大咖评丨陈文明教授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2021-12-12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年一度的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涵盖最全面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今年,第63届ASH年会将于12月11日~14日在线下及线上召开。来自美国的Hannah P. Cutshall教授团队的1篇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研究入选今年ASH年会的Poster部分,医脉通特邀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对此进行点评。

研究背景

近十年来,随着新的治疗药物(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和单克隆抗体[mAb])的应用,MM的治疗发生了重大变化,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治疗反应和总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随着总生存期的延长,MM患者发生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该研究评估了MM患者中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研究方法

研究使用来自13个癌症登记处报告的30630例生存至少1年MM患者的数据,包括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1992-2015年;中位生存时间为4.5年),研究者计算了MM患者中所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任何实体瘤、任何血液恶性肿瘤、肿瘤部位的标准化发病率(SIR),按照与MM治疗进展一致的第一原发诊断的时间段分层(1992-1999年、2000-2007年、2008-2015年)。本研究并没有分析治疗方案、疗程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超额绝对风险(每10000人年的超额癌症风险)的计算方法是([观察到的癌症减去预期的癌症]/人年)乘以10000。风险比的计算采用Cox比例风险调整混杂因素。使用SAS v.9.4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在30630例第一原发性MM的患者中,任何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标准化发病率显著增加(n=1962;SIR=1.15,95% CI:1.10-1.20;P<0.0001),三个时间段的SIR均有所上升(1992-1999,SIR=1.14;2000-2007,SIR=1.11;2008-2015,SIR=1.22)。在所有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实体瘤的发病率有所增加(n=1584;SIR=1.05,95%CI:0.99-1.10;P=0.09),尽管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各部位实体瘤的SIR为0.80-2.23。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总体上显著增加(n=317;SIR=2.28,95% CI:2.03-2.54;P<0.0001)。白血病的SIR最大(SIR=5.86,95% CI:4.91-6.94;P≤0.0001),各白血病亚型的SIR为2.07-14.87。淋巴瘤的SIR也有所增加,但SIR度较轻(SIR=1.57,95% CI:1.35-1.82;P<0.0001)。值得注意的是,白血病的SIR在三个时间段内有所下降(1992-1999年,SIR=6.40;2000-2007年,SIR=5.77;2008-2015年,SIR=5.51),而淋巴瘤的SIR有所上升(1992-1999年,SIR=1.21;2000-2007年,SIR=1.60;2008-2015年,SIR=1.81)。在最近的时间段,血液恶性肿瘤的超额绝对风险为1.5/10000人年,没有观察到性别或血统的差异。

研究讨论

该研究证实,MM患者发生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其他血液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包括个人治疗数据和来自大量不同人群的更长的随访时间,以进一步确定这些关系。

陈文明教授点评

近20年来,有15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新药上市,MM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患者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MM患者伴发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逐渐成为了关注焦点。本研究分析了美国SEER数据库中1992-2015年间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包括实体肿瘤及血液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在1992-1999年、2000-2007年、2008-2015年三个时间段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标准化发病率(SIR)逐渐增加,特别是各型白血病的SIR增加更加明显。

MM患者伴发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可能是多因素所致:老年MM患者随着生存期的延长,发生肿瘤的自然风险本来就会增加;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也会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与细胞毒药物(如美法仑)联合应用也会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此外,MM本身是免疫缺陷疾病,也会导致第二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

本研究仅分析了1992-2015年间MM患者伴发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状况,但是并没有分析其原因。期待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MM患者伴发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SIR增加的确切原因,以利于防治。

微信图片_20211212122928.png
陈文明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顾问及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


参考来源:Hannah P. Cutshall, et al. 2021 ASH.Abstract #162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