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影像分析
CT扫描显示,在中腹部有一小肠环,肠壁增厚明显,下面的影像显示管腔内大量钡剂滞留,表示受累肠环动脉瘤性扩张
病史
       患者,男,50岁 长期慢性腹泻30余年,近期便血4 月住院。主诉:从16岁开始出现间断性腹泻,后逐渐加重持续性腹泻,3~5次/d, 时10余次,呈水样,无脓血。曾经多家医院诊治,胃肠道未发现明确病变,做 般对症处理,疗效无好转。因近4个月便血入院。既往史:经常有哮喘发作和呼吸道感染。查体:体温37.4℃,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05/75mmHg。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无散在出血点和瘀斑,无肝掌、蜘蛛痣,心肺(一),腹平软,左中下腹压痛,腹水征(一)。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 HGB 80g/L。
检查
      免疫检测结果:IgA1.09/L,IgM0.84/L,IgG9.1/L。手术与病理:行大部回肠切除与结肠吻合术,切除受累回肠约100cm。术中见肠腔内分布密集均匀的息肉状及2个较大的结节状隆起。病理组织学诊断:(1)弥漫型小肠恶性淋巴瘤;(2)混合细胞性伴浆化。
讨论
小肠是淋巴瘤累及胃肠道时的第二大常发部位。
     1  回肠是最常发部位 
            回肠里的淋巴组织最多
      2 十二指肠最少
多数小肠淋巴瘤病例由非霍奇金淋巴瘤引起。
淋巴瘤累及肠系膜是由于
1由小肠直接蔓延
2肿块压迫造成移位 
危险因素包括
1免疫受损或免疫抑制
2长期的乳糜性腹泻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地中海腹部淋巴瘤
1与免疫增生性小肠病有关
2表现为吸收不良综合征
3包含大段小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弥慢性淋巴浸润 
4感染在本型淋巴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若早期进行抗生素治疗,有些病例可以逆转
病变部位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疾病的确诊 
临床分期:
1	I期:单一肠瘤,无结节性受累 
2	II期:胃肠肿瘤病灶伴膈下结节病;结节病可分为区内和区外 两种
3	III期:胃肠肿瘤病灶伴膈上和膈下结节病和或累及浆膜,有或无其他器官受累 
4	III期S:累及脾脏
5	IV期:肿瘤向淋巴外发展,即发展至骨、肝 
预后  
预后不良与下列情况有关
1	病情为II期以后(膈上和膈下结节病)
2	肿瘤体积超过10cm 
3	T细胞型 
4	免疫母细胞组织学 
5	存在非整倍性
6	有急腹症表现
原发性淋巴瘤诊断标准包括
 	疾病仅限于小肠段 
 	只有区域淋巴结病变 
 	除直接蔓延外,无肝、脾受累
 	无可触及的淋巴肿或纵膈腺病 
 	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生检正常 
小肠淋巴瘤形态 
       小肠段周围浸润
           导致增厚段长度不定及皱襞消失
           肠管腔体扩大而非缩窄
 	       肠肌层浸润伴肠肌丛损坏导致动脉瘤性扩张,常见于前系膜段 
       结节性病损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 
       有报道称,息肉状损伤有时可导致肠套叠 
       肠内外构型损害可致瘘 
影像学检查 
1淋巴瘤CT表现呈多样性
    典型表现可分为动脉瘤样型、狭窄型、结节型和溃疡型
2小肠系列检查显示,受累段腔体缩窄伴粘膜纹消失和环状襞增厚,管腔内充盈缺损,可能伴受累段扩张
3超声检查可发现受累小肠低回声区病损和腹部淋巴瘤存在。 
4 CB扫描显示一香肠形肠环,具有相对同质组织密度 
            1同时伴不对称肠壁增厚,通常大于2cm
            2动脉瘤性扩张
            3息肉状肿块
            4腹部淋巴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