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术中所见:
后纵隔见一肿瘤约5cm×3cm×3cm,囊性,浸润心包、食管肌层,包膜完整;前纵隔见胸腺呈增生改变。
病理结果:
(胸腺)胸腺组织增生;(右纵隔肿物囊壁)支气管源性囊肿。
支气管囊肿特点:
支气管囊肿一般无临床症状,囊肿位于食管旁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若继发感染,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
纵隔型支气管囊肿多发生于气管旁、隆突下、后纵隔、肺门等部位,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一般清晰光整,囊肿内密度通常比较均匀,CT值10~60HU,增强扫描后囊液无强化,
囊壁有时较薄不易测出,若显示则表现为囊壁清晰光整,增强扫描后囊壁可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
肺门及纵隔内增大淋巴结:通常为肺癌、结核、炎症等引起,也可为淋巴瘤、结节病,通常表现为多个淋巴结增大,单个较为少见。一般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后可不规则强化。
胸廓内甲状腺:一般表现为胸廓入口处对称分布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CT值一般达到80~90HU。
肺癌:肺门软组织肿块,支气管狭窄阻塞,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增强一般有强化。
食管囊肿:部分支气管囊肿可以附着于食管壁上或嵌入食管肌层,食道造影均表现为弧形外压性改变,鉴别诊断只能依赖于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