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展示
患者男性,16岁,反复恶心、
影像资料
MR显示松果体区、左侧内囊膝部、后肢及左侧豆状核不规则异常信号,T1W1呈混杂稍低信号,T2W1、T2FLAIR均呈混杂信号(A~C),增强扫描后病变呈不规则明显强化(D、E),鞍上可见类似结节。MRS显示病灶Cho峰及脂质峰明显升高(F、G),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见病灶内广泛微出血(H)。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由Freiedman于1947年首先提出,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为Ⅳ级。发生于颅内的生殖细胞瘤起源于胚胎时期残留于脑内的多功能分化的原始生殖细胞,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占全部儿童
➤临床表现
病变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年龄<25岁的患者占80%-90%,男性较多见。部分患者有
肿瘤呈实质性,沿三脑室两侧壁浸润生长,使三脑室后部呈“V”形狭窄,尖端向后,整个肿瘤呈蝴蝶状,这是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表现。
➤影像学特点
生殖细胞肿瘤多为丰富血管肿瘤,因此,MRI增强多表现为均匀强化。只有少部分肿瘤血管分布较少,MRI无增强或增强不明显。“蝴蝶征”是生殖细胞瘤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
CT呈稍高密度肿块。此外,肿瘤内常有微出血,SWI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松果体细胞瘤:部位相同,CT密度及MR信号相似,多见于女性,多见散在斑点状钙化,无蝴蝶状改变特点。
(2)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病史,CT、MR表现可相似,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可多发,多有
参考文献:
[1]王杰瑞,刘艳,张金岭,周良建,车峰远.MRI扩散加权像对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05):311-315.DOI:10.16073/j.cnki.cjcpt.2019.05.005.
[2]张泉,赵恺,王俊文,张所军,柯昌庶,万锋,舒凯,雷霆.青少年松果体区肿瘤MRI影像特点及病理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10):846-849.
[3]夏正荣,刘明,曹雯君,郑慧,李玉华.儿童及青少年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28(08):542-54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