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正式成为医学条目:这个“病”你有吗?
2019-05-28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疾病 WHO ICD-11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日内瓦——长期工作压力山大,感觉身体被掏空,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愈发不自信,整个人负能量爆棚……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牢骚或许可以写进病历了。


当地时间2019年5月20日至28日,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于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日内瓦召开。伴随着《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通过,职业倦怠/耗竭(burnout)也正式成为一种医学诊断,被列入ICD-11工作或失业相关问题章节。


WHO对职业倦怠的定义为:“长期暴露于工作场所压力,且未能成功管理,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根据ICD-11,如果个体存在以下表现,则可考虑诊断职业倦怠:


1. 感觉能量耗竭或精疲力尽;


2. 精神上与工作逐渐疏离,或对工作存在消极的或愤世嫉俗的感觉;


3. 职业效能感下降。


然而,在明确诊断职业倦怠前,医生应首先排除适应障碍及焦虑或心境障碍的可能。此外,该诊断仅限于工作环境,不适用于其他的生活情境。


研究已久


长期以来,职业倦怠始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概念,学者很难给出一个共识性的科学定义。


根据2017年发表于SAGE Open的一项综述,心理学家Herbert Freudenberger于1974年正式引入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该综述的作者Linda及Torsten Heinemann指出,此后的四十年间,研究者针对职业倦怠开展了数以百计的研究;尽管已成为当代社会讨论最多的精神健康问题之一,但职业倦怠并未被视为一种真正的疾病。


Heinemanns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相当一部分探讨职业倦怠的研究聚焦于其“成因及相关因素”,而非试图制定一套诊断标准。此外,研究者能否有效鉴别职业倦怠和抑郁,也是将职业倦怠上升至疾病高度的一大阻碍。


注意鉴别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提醒,并非所有的“工作不顺”都属于职业倦怠。


除了ICD-11给出的职业倦怠诊断标准外,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2019年年会中,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作者Christina Maslach博士也围绕“哪些情况不属于职业倦怠”发表了观点:


▲ 只存在三大维度中的其中一个;


▲ 罹患心理疾病或单纯的业务能力不佳;


▲ 仅凭倦怠量表得分高出界值而诊断职业倦怠;


▲ 其他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只是对工作感到无聊、缺乏创造性、懒惰或工作狂。


信源:

1. Burnout is an official medical diagnosi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ays. CNN. May 28, 2019

2. Physician burnout: Focus on the environment, not the individual. healio. May 20, 201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