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帮助基层医护工作者及时识别新生儿泌尿系感染(UT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漏诊,改善预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整合了最新的新生儿UTI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充分讨论,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新生儿疾病诊疗专家共识:新生儿泌尿系感染(2025年)》。该共识针对基层医护人员对于新生儿UTI的10个常见临床问题,形成了17条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男婴、泌尿系畸形、
推荐意见2:新生儿UTI的临床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缺乏特异性。
推荐意见3:新生儿UTI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
推荐意见4:新生儿UTI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是
推荐意见5:新生儿UTI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是泌尿系超声。
推荐意见6:尿常规标本在清洁外生殖器后粘附集尿袋留取。
推荐意见7:尿培养标本采用清洁导尿技术进行留取,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取超声引导下膀胱穿刺留取。
推荐意见8:新生儿UTI疑似诊断的依据是患儿存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尿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增加。
推荐意见9:新生儿UTI确诊的依据是尿培养阳性。
推荐意见10:新生儿疑似UTI时应尽早开始抗生素治疗。
推荐意见11:病原不明时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病原明确后则根据
推荐意见12:抗感染疗程为10~14 d,全程静脉用药。
推荐意见13:早产儿UTI主要是医院获得性感染,怀疑早产儿发生晚发型
推荐意见14:早产儿UTI抗感染治疗应强调个体化用药,针对医院获得性UTI,病原明确前可经验性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推荐意见15:新生儿UTI的出院标准包括感染的临床表现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尿培养转阴。
推荐意见16:新生儿UTI大部分预后良好,合并泌尿系畸形者易复发,出院后需定期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尿常规、尿培养、
推荐意见17:新生儿UTI转诊的适应证包括存在重症感染的临床表现、复发性UTI、明确存在泌尿系畸形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