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牵头组织专家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新生儿疾病诊疗指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2025年)》,针对基层医护人员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10个常见临床问题,形成了18条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感染性肺炎和晚发型感染性肺炎(GPS)。
推荐意见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按感染途径分为宫内感染性肺炎、出生时感染性肺炎及出生后感染性肺炎(1B)。
推荐意见3:早发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
推荐意见4:晚发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时间
推荐意见5: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嗜睡、
推荐意见6: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与感染途径及感染时间有关。早发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大多由GBS 和大肠埃希菌引起,晚发型肺炎的病原体受地区、抗生素使用频率、环境改变及流行病学暴露等因素的影响,医院内感染性肺炎需警惕机会致病菌及耐药菌(1B)。
推荐意见7: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副肠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1B)。
推荐意见8:需要注意不典型病原体引起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如
推荐意见9: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检查包括下呼吸道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培养、鼻咽样本和血液样本的抗原、抗体检测及核酸扩增试验(NAAT)。对于疑似呼吸道感染的重症患儿,常规微生物检查(培养或
推荐意见10: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性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 线及肺部超声。胸部CT 不常规用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但当临床症状或体征与常规影像学检查不一致时,胸部CT 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2C)。
推荐意见11: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需结合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证据和实验室检查(GPS)。
推荐意见1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需要与所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的疾病相鉴别(1A)。
推荐意见13:若怀疑细菌性肺炎,在获得培养结果前根据发病时间及流行病史启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在确定具体病原微生物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GPS)。
推荐意见14:病毒性肺炎一般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少数需根据病原类型选择抗病毒药物(1B)。
推荐意见15:关于不典型病原体肺炎的治疗,如脲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红霉素耐药者可用阿奇霉素(1A)。
推荐意见16: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出现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时需给予吸氧或呼吸支持。常用的呼吸支持模式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达到有创呼吸支持标准者需行有创呼吸支持,根据临床情况和新生儿的个体需求选择呼吸支持和输氧设备(2B)。
推荐意见17:建议对接受辅助供氧治疗的新生儿进行氧合状态及肺部气体交换有效性监测,防止发生低氧和高氧损伤。推荐应用脉搏血氧仪测定,辅以动脉血气分析进行监测(GPS)。
推荐意见18:当新生儿有重症感染的表现,或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转诊(GPS)。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