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首尔国立大学盆唐医院的Hyunmin Ji博士及其同事表示,本研究通过对哮喘本身及皮质类固醇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估,填补了现有文献中的关键空白,并强调了多学科诊疗策略的重要性。多学科诊疗策略需整合哮喘优化控制、骨健康持续评估,以及针对性降低骨折风险的干预措施实施。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服务(NHIS)体系的全国抽样队列数据库(数据截至2019年),对2002~2004年出生的11625例儿童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究儿童哮喘及皮质类固醇使用(近期使用与累积使用)与骨折风险之间的关联。
该研究队列共纳入2325例≥6岁的哮喘确诊患儿,以及9300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筛选的无哮喘儿童(对照组)。倾向评分的匹配因素包括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出生地区,以及影响骨健康的合并症(包括
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与无哮喘患儿相比,哮喘患儿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显著更高(OR=1.22;95% CI:1.12-1.34)。
在罹患哮喘的患儿队列,共940例患儿发生过骨折,其余1385例患儿未发生骨折。哮喘和非哮喘患儿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处方使用率(骨折组vs. 无骨折组=37.23% vs. 1.73%)和
在校正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
按照皮质类固醇的使用时间,患者被分为三类:骨折前<90天内使用(aOR=2.98;95% CI:2.95-3.05)、骨折前91-180天使用(aOR=1.86;95% CI:1.8-1.91);骨折前181-365天使用(aOR=1.72;95% CI:1.69-1.74)。与未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相比,这三类患者的骨折风险均显著升高。
此外,有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处方史患儿的骨折风险显著高于无处方史患儿(aOR=6.71;95% CI:6.2-7.25)。泼尼松累积剂量水平较低或较高患儿的骨折风险均显著高于无泼尼松使用史患儿(低水平组aOR=2.15;95% CI:1.97-2.33;高水平组 aOR=3.09;95% CI:2.84-3.37)。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在临床实践中,既要关注哮喘相关炎症问题,也需重视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鉴于儿童期为骨骼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采取干预措施来减轻全身性炎症,并优化用药方案,或可显著降低哮喘患儿的骨折风险,并改善其长期预后。
研究解读
Nina C. Ramirez博士表示,该全国性队列研究对哮喘患儿使用皮质类固醇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估,结果显示患儿骨折风险显著升高,尤其是近期使用过吸入性皮质类固醇的儿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长期以来,全身性皮质类固醇一直被认为与骨骼损伤风险相关;而本研究发现,吸入性皮质类固醇与骨折风险增加近3倍相关,该结果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在儿童中的安全性较高” 的普遍认知提出了挑战。
该研究结果强调,在哮喘管理中需提高警惕,尤其是在儿童骨骼累积生长的关键时期。研究提示,需将骨健康纳入哮喘常规评估范畴,尤其是针对中-重度哮喘或哮喘频繁急性发作的患儿。除此之外,本研究数据还支持更积极地“类固醇节约策略”,包括符合条件的患者尽早考虑进行生物制剂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骨折可能不仅仅是一种合并症,更可能是反映“累积治疗负担” 的预警事件。儿科、呼吸科,以及过敏相关科室必须协作配合,以确保进行不以骨骼健康损伤为代价的哮喘控制,包括主动提供健康咨询、优化营养支持,以及在必要时进行骨密度监测。
研究方向
•探究骨密度的直接测量指标、生长速度追踪数据及骨转换生物标志物;
•按哮喘表型和治疗方式对风险进行分层,以区分“疾病本身”与“治疗”对骨折风险的各自影响;
•评估辅助干预措施(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