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赵性泉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去年在《卒中》杂志发表了3篇文章。主要是针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血肿周围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脑出血本身预后非常差,而且没有规范化的治疗,原因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太复杂,比如单纯血肿占位就非常重要。如何把占位引起的损伤最小化,需要找到一个治疗决策。另外,以往认为脑出血是个短期的事件,而近几年逐渐认识到它需要一段时间来形成。血肿扩大有个继发损伤的过程。这个损伤包括早期的血肿扩大以及几小时后继发的周围
血肿扩大
血肿扩大是一个影像学描述,而不是独立诊断。目前发表的文章中,诊断标准各不相同,有大于33%、大于6mL、大于12.5ml或者双重标准的,赵性泉教授进行的研究采用的是双重标准。赵教授指出关注血肿扩大一定要记住血肿扩大的时间。从患者发病到做CT之间的时间,如果在2小时之内,近50%的患者会发生血肿扩大,到了24小时,比例会大大减少。所以越早到医院就诊,检出血肿扩大的几率越高。
在首次CT扫描时予以增强扫描,观察是否有造影剂的外渗,可以判断血肿有没有扩大。造影剂外渗有3种可能:一是破裂血管的渗出,即活动性出血;二是塌陷血管处的聚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渗,是一种假象;还有一种是微动脉瘤,也是假象。近1/3患者会出现早期血肿扩大,而且一定伴随着神经功能障碍的恶化及致死致残的加重。
赵教授指出,需要提倡一站式多模式
报告中还指出,需要尽早行CT检查,随着CT检查时间的延迟,点征出现率降低,超过24小时的CT对于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意义会降低。发病到CTA检查的时间内出现点征的意义也不一样。小于3小时,点征预测血肿扩大的灵敏度及阳性率都是比较高的,而且血肿扩大的平均体积最大,这时点征的意义最大。3~6小时,特异性和阴性预测价值比较高,如果这时没有造影剂外渗,出现血肿扩大的机会就相对很小。大于6小时,点征只能用于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因此,距离发病时间越短,预测作用越大。此外研究发现,早期血肿扩大速度大于10.2ml/h是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造影剂外渗的患者,其早期血肿扩大速度也更快。
总结容易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包括:发病时间短的患者,尤其6小时之内风险最高;血肿体积越大,血管损伤相对比较严重;影剂外渗;血肿扩大速度大于10.2ml/h等。
血肿周围水肿
脑出血的血肿继发损害称之为水肿。水肿包括两种类型,当血脑屏障被破坏时,出现的多为血管源性水肿;如果继发代谢障碍,会有细胞损伤,表现出来就是细胞毒性水肿。细胞毒性水肿通过磁共振技术检查表现为ADC弥散系数的降低。通过磁共振可以看出有无细胞毒性水肿、能量代谢障碍、 动态演变规律和临床的关系。研究发现,45%的脑出血患者在24小时内存在细胞水肿、代谢障碍,第3天最显著,第7天逐渐消失。
出现细胞毒性水肿的脑出血患者,其发病前3天周边水肿的体积明显增加,表现为原发和继发损伤都比较严重。没有细胞毒性水肿的,1周之内水肿体积没有明显增加。赵性泉教授研究发现脑出血3天之内出现细胞毒性水肿,更容易出现90天的不良结局。细胞毒性水肿是脑出血早期,脑组织毒性损害的指征,而且伴有显著的血肿周围血管源性水肿。
此外,赵教授也对血肿周围水肿标志物进行了研究。研究选择了炎症反应中最具代表性的MMP家族,MMP-9和MMP-3主要反映了细胞内外基质的降解,和水肿关系更加密切。从研究中看出,基线时MMP-3水平独立于年龄、性别,能够预测血肿周边的水肿体积。90天不良结局也发现,MMP-9和MMP-3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能够很好地预测90天不良结局。其研究结论是细胞毒性水肿可能是细胞占位效应产生的抑制结果,或者血肿和受损的脑组织释放毒性物质导致的。同时基线时MMP-3水平能很好地预测表现为继发损伤的周围水肿。基线时高水平的MMP-9和MMP-3是脑出血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未来有可能成为治疗决策的关键点。
医脉通2013天坛会专题,相关内容不断更新中,敬请关注!
点击进入专题:2013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