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胡波教授团队首次发现新冠病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丨专家视角
2020-02-26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COVID-19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0年2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胡波教授团队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的论文。研究旨在探讨2019年冠状病毒(COVID-19)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


图1.png


研究简介


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纳入了从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2月19日收集的214例住院患者的数据,实验室确诊为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诊断出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研究人员从电子病历中提取临床数据,并由训练有素的医师团队进行审查。神经系统症状分为三类: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或疾病(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急性脑血管疾病和癫痫),周围神经系统(PNS)症状(味觉减退,嗅觉减退,视力下降和神经痛 )和骨骼肌症状。

 

主要研究结果:


➤ 在214例患者中,其中88例(41.1%)为重度患者,126例(58.9%)为非重度患者。与非严重患者相比,严重患者年龄更大(58.7±15.0 vs 48.9±14.7),具有更多的基础疾病(42 [47.7%] vs 41 [32.5%]),尤其是高血压(32 [36.4%] vs 19 [15.1%]),表现出较少的疾病典型症状,如发烧(40 [45.5%] vs 92 [73%])和咳嗽(30[34.1%] vs 77 [61.1%])。

  

➤ 78例(36.4%)患者有神经系统表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40 [45.5%] vs 38 [30.2%]), 如急性脑血管疾病(5 [5.7%] vs 1[0.8%]),意识障碍(13 [14.8%] vs 3 [2.4%])和骨骼肌损伤(17 [19.3%] vs 6 [4.8%])。


表1 COVID-19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

(点击可查看大图)

表1CNS(1).png



表1CNS(2).png


表2 COVID-19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

(点击可查看大图)

表2PNS(1).png

表2PNS(2).png


表3 COVID-19患者出现骨骼肌损伤症状的表现

(点击可查看大图)

表3(1).png

表3(2).png


 讨论

 

近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被认为是SARS-CoV-2的功能受体,其存在于包括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在内的多个人体器官中。ACE2的表达和分布提醒SARS-COV-2可能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引起一些神经症状。神经损伤已被证实在其他冠状病毒的感染,如SARS-CoV和MERS-CoV。研究人员在这些患者的脑脊液和他们的脑组织中检测到SARS-CoV核酸。

 

这是第一份关于COVID-19住院患者详细神经系统表现的报告。截至2020年2月19日,该研究结果显示,在214名患者中,88例(41.1%)为重度,126例(58.9%)为非重度。其中78例 (36.4%)患者有多种神经系统表现,包括CNS、PNS和骨骼肌肉症状。与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年龄较大,且发病较多;多有高血压,但较少有典型症状,如发烧和咳嗽。重症患者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特别是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和肌肉损伤。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类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特别是那些严重感染的患者,这可能是导致他们死亡的原因。此外,在COVID-19流行时期,当医生看到患者出现这些神经系统表现时,应考虑SARS-CoV-2感染作为鉴别诊断,以避免延误诊断或误诊和预防传播。

 

总之,SARS-CoV-2可能感染神经系统、骨骼肌以及呼吸道等。在严重感染者中,神经系统受累的可能性更大,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和骨骼肌损伤。神经系统受累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临床情况可能会恶化,也可能导致迅速死亡。因此,对于COVID-19患者,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医生还应密切注意任何神经系统的表现。

 

医脉通编译自:Mao Ling, Wang Mengdie, Chen Shanghai,et al.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Hospitalized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medRxiv preprint doi:https://doi.org/10.1101/2020.02.22.2002650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