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诚:如何理解脑小血管疾病?丨NCN2019
2019-09-24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9月20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NCN2019)在美丽的青岛召开。在“脑血管病专场14:脑小血管病1”分论坛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朱以诚教授带来题为“如何理解脑小血管病”的精彩报告。

 

1569224142356265.jpg


脑小血管病的范畴

 

➤动脉硬化性(年龄和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小血管病)

 

脂肪玻璃样变、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微动脉瘤、小动脉梗死

 

➤散发性或遗传性脑淀粉样变


➤非淀粉样变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CADASIL、CARASIL、遗传性视网膜血管病伴脑白质病、COL4A1小血管病)


➤炎性或免疫因素介导脑小血管病


➤静脉胶原病


➤其他小血管病(放射性血管炎等)

 

从颈动脉粥样硬化到脑小血管病的认识过程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同,脑小血管病是一种随年龄增长的老化现象,特定的环境及遗传因素会加速这种现象,从而在人群中造成个体上的差异。

 

因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同,脑小血管病是一种随年龄增大,呈现严重程度逐渐进展的血管病理改变,而非非是即否的疾病。

 

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症状:卒中

➤慢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步态障碍和帕金森、情绪障碍和淡漠、括约肌功能障碍、假性球麻痹。

 



与临床功能状态相关性最强的影像改变

 

一项对147例CADASIL患者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发现,萎缩和腔隙对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最大;在病程较早期腔隙的影响最大。

 

一项对278例CADASIL患者进行的3年随访研究显示,与新发卒中相关的临床指标(步态障碍、卒中史、吸烟);影像指标(腔隙>3个、微出血)。与新发痴呆相关的临床指标(mRS>3、吸烟、男性、年龄);影像指标(萎缩、微出血)。与新发功能残疾(mRS≥3)相关的临床指标(痴呆、步态障碍);影像指标(萎缩)。与全部新发终点相关的临床指标(步态障碍、吸烟、卒中史);影像指标(腔隙>3个、萎缩、微出血)。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横断面研究的结果,腔隙和萎缩提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不良预后。

 

小结

 

➤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随年龄增大,呈现严重+程度逐渐进展的血管病理改变,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严重程度的差异,而非非是即否的疾病。

 

➤ 为判断病因或预估风险,值得综合多种影像改变确定脑小血管病负荷较重者,不同影像改变对功能影响的权重不同。

 

➤ 应开展进一步的预后研究和治疗研究,寻找更可靠的高危人群确定方法和恰当的治疗切入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