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超过50%,此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腹水发生率为每年5-10%。一旦出现腹水,5年死亡率可增加至50%左右。近日,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sia–Pacifc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Liver,APASL)发布指导声明,主要针对慢性肝病患者腹水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腹水的评估——推荐意见一览
1. 推荐对以下患者行诊断性
• 新发2-3级腹水;
• 因腹水恶化或肝硬化任一常见并发症[包括慢加急性
• 临床怀疑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
• 临床怀疑为非门脉高压性腹水。
2. 首次出现腹水患者的初步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腹水总蛋白、白蛋白、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 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复发性腹水患者,应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其他检查应根据具体病例而定(A1)。
3. 如怀疑腹水患者存在SBP,应于抗生素使用前,抽取至少10 mL腹水注入
4. 在结核高发地区,考虑对腹水患者初步行
门脉高压性腹水的管理——推荐意见一览
一般治疗
1. 对于肝硬化腹水的管理,强烈提倡戒酒和病因治疗(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A1)。
2. 腹水患者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ammatory drugs,NSAID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s)和其他肾毒性药物(B1)。
3. 对于存在动脉高压或其他心血管指征的患者,ACE抑制剂或ARBs应谨慎用于1-2级腹水患者(C2)。
限制膳食盐摄入
1. 对于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推荐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量(80-120 mmol/d,相当于钠盐摄入量2-3 g/d或食盐(NaCl)摄入量5-6.5 g/d(B1)。
2. 应避免限盐太过(<40 mmol/d),其与热量摄入减少有关(B1)。
利尿剂
1. 对于3级腹水患者,应每日使用
2. 对于首次出现中度腹水的患者,可每日使用螺内酯单药治疗或使用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治疗(A1)。较低的起始剂量(螺内酯50 mg,联合或不联合呋塞米20 mg)可减少不良反应(C2)。
3. 剂量应每3天逐渐增加一次,直至腹水得到控制或达到最大耐受剂量(呋塞米不超过160 mg,螺内酯不超过400 mg)(A1)。
4. 对于螺内酯单药治疗无应答的患者,应使用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治疗(C1)。
5. 对于螺内酯单药治疗后出现
6. 对于3级腹水或对呋塞米应答不佳的患者,可使用
7. 一旦腹水得到控制,利尿剂应逐渐减少至最低剂量(C1)。
8. 如果患者出现以下并发症,应停用利尿剂(C1):
•
• 血清钠<125 mmol/L,
• 血清钾<3 mmol/L或>6 mmol/L,
• 显性
• SBP,
• 肌肉痉挛至无行为能力。
大量腹腔穿刺抽放腹水(large volume paracentesis,LVP)
1. LVP是3级腹水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A1)。
2. 应尽可能在超声引导下行LVP,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C2)。
3. LVP应联合静脉输注白蛋白进行容量置换(6-8 g/L腹水清除)(A1)。应缓慢输注白蛋白,最好输注至少4小时(C2)。
4. LVP后,应以最低剂量继续使用利尿剂,以防止腹水的再积聚(A1)。
SBP
1. 当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250/mm3时,可诊断SBP(B1)。
2. 腹水培养不是诊断SBP的必要条件,但其在指导抗生素治疗中至关重要。它应在初次行诊断性穿刺时获得(B1)。
3. 对于疑似SBP的患者,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也应进行血液培养(B1)。
4. 对于存在细菌性腹水和症状提示为SBP的患者,应接受抗生素治疗(B1)。
5. 对于无任何症状的细菌性腹水患者,应在收到微生物培养报告时再次进行
6. 在诊断SBP后,应尽快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B1)。
7.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考虑SBP的来源(社区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性或院内感染),并应考虑当地的抗生素耐药模式和感染的严重程度(A1)。
8. 对于社区获得性SBP,第三代头孢菌素是首选治疗药物(A1)。然而,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高发地区可能需要使用
9. 对于医疗保健相关或院内SB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抗生素耐药性低的地区是首选,而碳青霉烯类在抗生素耐药性高的地区是首选(A1)。
10. 在革兰阳性菌感染高发地区,如果耐
11. 应根据腹水培养的分离菌指导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培养报告,尽快减少抗生素用量(B1)。
12. 临床无改善或有MDR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在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8小时后行重复诊断性穿刺。此外,对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基线下降<25%的患者,应升级抗生素治疗(C2)。
13. SBP的抗生素治疗时间应至少为5-7天(C1)。
14. 对于AKI风险较高的SBP患者,推荐静脉注射白蛋白[血清胆红素>4 mg/dL(68.4 μmol/L)和/或
15. 诊断后6小时内第1天白蛋白剂量应为1.5 g/kg,第3天应为1 g/kg(B1)。尽管证据有限,但可以输注较低剂量(C1)。
16. 肝硬化伴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应进行SBP预防治疗(A1)。静脉注射
17. 低腹水蛋白(<1.5 g/L)的肝硬化患者SBP风险较高(A1)。其中,存在严重肝病[CTP≥9且血清胆红素≥3 mg/dL(51.3 μmol/L)]或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1.2 mg/dL(106.1 μmol/L)、BUN≥25 mg/dL或血清钠≤130 mEq/L]的患者,应给予SBP一级抗生素预防(C1)。
18. 对于SBP治愈后的患者,应长期给予口服
19. 尽管数据显示
20. 发生SBP并已治愈的患者应考虑进行
参考文献:Singh V, De A, Mehtani R, et al. 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liver guidelines on management of ascites in liver disease. Hepatol Int. 2023 May 26. doi: 10.1007/s12072-023-10536-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