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现场报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于5月17日上午,在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隆重举办。2000多名国内外代表与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交流肝病学术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肝病防治大计。5月18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与人工肝中心主任陈煜教授在会上做了《人工肝治疗
医脉通:目前人工肝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如何评估?推广范围如何?
陈煜教授:目前我们对人工肝治疗效果的评估,首先包括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的情况,这类症状包括乏力、瘙痒等。第二点,就是看一些生化指标在治疗后的是否是进行性升高(代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还是进性下降(代表治疗效果理想)的,也要看这些指标的反弹情况,来评定人工肝治疗的即刻疗效及维持状况。通过将这些检测指标绘制成曲线图,便可用以判断患者的预后以及决定下次治疗的最佳时机。第三点,就是看治疗后,脑病、肾脏损伤等并发症的控制情况。第四点,就是对
当前我国人工肝的推广已十分广泛,已有上千家医院及单位已开展了非生物人工肝的治疗,更有像人工肝“一市一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启动,而人工肝的治疗也越来越规范。总的来说,人工肝的推广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医脉通:在临床应用当中,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陈煜教授:虽然人工肝的治疗在逐渐规范,但仍需不断完善。诸如如何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模式的选择、治疗的时机、治疗的间隔、置换液流量及治疗时间、抗凝剂的选择、抗凝剂的使用剂量等等问题,都需要临床上更多的大样本数据和证据来完善,也需要临床的队列研究来证实。
医脉通:在您看来,人工肝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哪里?
陈煜教授:人工肝主要包括非生物型和生物型。非生物型人工肝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主要的趋势首先是,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采用血液净化间断、多次的治疗手段,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促进肝细胞再生。其次,将
另一方面,生物型人工肝还是十分有前景的,其具有不同于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优势,具有合成、解毒、分泌及代谢等作用。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评估生物型人工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总之,我认为生物型人工肝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前景、也具有挑战。
更多内容请关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专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