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农业和畜牧业普遍存在的地区。布鲁氏菌病以寒颤、
基于培养的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明确诊断依赖于通过培养技术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血液培养是金标准,可提供细菌存在的直接证据。但血液培养的灵敏度低、检验时间长和存在生物危害风险,导致效率较低。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的发展提高了细菌回收率,并将检测时间缩短到不到一周。骨髓培养虽然更具侵入性,但比血液培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别是在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中,并且在血液培养为阴性时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诊断选择。
血清学检测
由于血清学检测方法简单、成本效益高、阴性预测值高,因此被广泛用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特别是在资源有限、培养设施可能不容易获得的环境中,以及在实验室确认仍然具有挑战性的低流行率国家中。
标准凝集试验(SAT)作为布病诊断的传统标准方法,其检测原理是基于患者血清中的布鲁氏菌特异性抗体与标准抗原发生特异性凝集反应,通过观察凝集效价来判断感染状态。该检测方法虽然广泛使用,但在慢性或复发病例中往往缺乏敏感性,并且由于与针对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抗体交叉反应而容易出现假阳性。
抗
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方法已成为快速和特异性检测临床标本中的布鲁氏菌 DNA 的有力工具。PCR 技术,包括传统 PCR 和实时定量 PCR (qPCR),由于其检测少量细菌 DNA 的能力而被广泛采用。新兴的分子方法,如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提供了快速、具有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法,特别适合在现场环境或资源匮乏的实验室中使用。
诊断进展
最近的研究重点是确定布鲁氏菌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特征揭示了特定的蛋白质表达模式,可能是急性和慢性感染的可靠指标。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与传统和分子诊断数据相结合,目的是开发预测模型,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并缩短检测时间。
基于荧光的血清诊断、先进的 PCR 技术和新型生物标志物鉴定方面的创新,代表着在布鲁氏菌病的早期发现和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二代测序(NGS)是一种基于测序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在传染病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NGS 有助于确定可能的合并感染或复发,并且由于其增强的敏感性和快速诊断,可用于诊断神经布鲁氏菌病。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