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SCO·新潮 | 急性髓系白血病研究进展:从移植优化到精准治疗新突破
2025-06-22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1750986614372516.png

2025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芝加哥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极具规模、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际会议,本届ASCO年会将汇聚肿瘤学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理念,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学者搭建起一座通往学术新天地的桥梁。


本届大会聚焦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前沿探索,公布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其中,两项研究尤为值得关注:一项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环磷酰胺剂量优化,证实低剂量方案可在保障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另一项则创新性提出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的节拍式给药策略,为TP53突变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开辟了精准治疗新路径。这些发现不仅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更有望重塑老年及高危AML患者的治疗格局。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1:低剂量PTCy方案在接受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安全性良好


研究背景


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第+3天与+4天给予50mg/kg 剂量的环磷酰胺(PTCy)已成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标准方案。然而临床实践表明,该药物伴随显著毒副作用,包括血流感染(BSI)、造血植入延迟、病毒再激活、出血性膀胱炎(HC)、心脏毒性及液体超负荷(FO)等并发症,这些毒性反应可直接导致非复发死亡率(NRM)的升高。


研究方法


2024 年 7 月,研究者启动了一项试点研究,以评估降低剂量的 PTCy(第+ 3天和+4天给予35mg/kg,即 PTCy70)。研究纳入了接受10/10匹配无关供者外周血移植物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氟达拉滨白消安预处理。GvHD预防方案包括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2mg/kg)、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PTCy70。将结果与接受100mg总剂量PTCy的同期队列进行比较。


1750985776781101.jpg


研究结果


2024年7月至12月,30例患者接受了PTCy70治疗。除预处理强度外,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PTCy100组和PTCy70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97天(范围:316-733天)和80天(范围:56-119天)。


1750985852589165.jpg


PTCy70组未发生移植物失败,而 PTCy100组发生1例。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相当,为20天(范围:19-21 天)。PTCy70 组的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更短(14 天 vs. 16 天,p=0.01)。在+30天时,PTCy70 组的血小板植入发生率显著更高(87% vs. 81%,p=0.01)。


1750985895566924.jpg


+30天时,PTCy70 组的BSI发生率显著更低(30% vs. 59%,p=0.005)。两组的大多数BSI均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71% vs. 77%,p=0.7)。+100 天时,PTCy70组的巨细胞病毒(CMV)发生率为7.2%(95% CI:1.2-21),PTCy100组为18.7%(95% CI:12-27)(p=0.14)。


接受PTCy70治疗的患者均未发生HC,而PTCy100组有11例。接受 PTCy70 治疗的患者中有 16 例(53%)发生液体过负荷(FO,1 级:12 例;2 级:4 例),且无患者发生>2级的FO。中位住院时间无差异(31 天,p=0.9)。6 例接受 PTCy70 治疗的患者发生了II-IV级急性 GvHD。其中4例为II级皮肤GvHD,对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得到控制。在+100 天时,II-IV级急性GvHD(18.7% vs. 29%,p=0.29)、III-IV级急性GvHD(4.8% vs. 3.3%,p=0.80)和 NRM(5.3% vs. 1.8%,p=0.62)均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


PTCy70 不仅与血小板更快植入及BSI风险降低显著相关,且未增加急性GvHD发生率。此外,该方案在减少HC及病毒再激活等并发症方面呈现积极趋势。鉴于现有数据的随访周期限制,仍需延长观察时间以全面评估其长期临床获益。


研究2: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节拍式给药方案改善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


研究背景


TP53突变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较为常见,该突变可导致肿瘤细胞对传统DNA损伤类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目前,维奈克拉(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是老年AM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也常用于高危MDS(HR-MDS)。然而,当前获批的HMA/Ven给药方案依赖细胞毒性机制,尚未改善TP53突变人群的预后。此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地西他滨联合维奈克拉采用每周节拍式给药在HR-MDS和AML中的疗效及耐受性。从机制上看,节拍式给药依赖终末分化而非细胞毒性,为TP53突变MDS/AML的潜在优选方案。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组织学确诊为AML或MDS且携带TP53突变的患者,接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地西他滨(0.2 mg/kg),并在28天周期的第1、8、15、22天给予维奈克拉 400 mg。


1750985922234654.jpg


研究结果


2020年4月至2025年1月期间,40例 TP53 突变髓系恶性肿瘤患者(14 例 AML,26 例 MDS)接受了治疗。其中 24 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NCT05184842)的前瞻性队列,16 例为试验外治疗并回顾性收集数据。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76.5岁, 28 例(70%)存在复杂核型,31例(82%)携带双等位基因TP53突变(中位变异等位基因频率36%)。所有AML患者均为 ELN 高危,21例(82%)MDS患者属于R-IPSS 高危或极高危。


1750985952364286.jpg


至数据截止时,10例(25%)患者仍在接受治疗。AML组4例、MDS组5例患者无法评估(2例撤回知情同意,1例失访,6例未行骨髓活检评估)。在可评估的AML患者中,7例(70%)达到完全缓解(CR),3例(30%)无应答;可评估的MDS患者中,9例(43%)达到CR,3例(15%)达到骨髓CR,4例(19%)病情稳定,5例(24%)无应答。治疗前依赖输血的26例患者中,15例(58%)实现输血独立。


1750985981928405.jpg


整体队列(n=40)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3个月,AML和MDS亚组的OS分别为11.6个月和9.9个月。21例(52.5%)患者出现≥3 级非血液学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1750986015263417.jpg

1750986028814099.jpg


研究结论


对于伴有TP53突变的AML和MDS,采用HMA联合维奈克拉的每周节拍式非细胞毒性给药方案安全有效。其OS优于标准剂量方案,在TP53突变患者中获益更显著。该方案早期的死亡率及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望成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想方案,并为探索“节拍式地西他滨/维奈克拉+第三药物”的三联疗法提供了研究基础。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