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
研究速读
该项研究共招募34例患者入组,接受大剂量
泽布替尼是新一代高选择性、不可逆的BTK抑制剂。与第一代BTK抑制剂相比,泽布替尼具有更好的安全性,>3级房颤、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泽布替尼脑脊液血浆浓度比为10.5%-78.1%[3],提示它可能是PCNSL的一种治疗选择。
入组情况
研究纳入年龄在18-75岁的PCNSL患者,组织学诊断为DLBCL。参与者在疾病进展或复发前接受了至少两个疗程的大剂量MTX为基础的化疗(3.5-8 g/m2),在入组时未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排除标准:有大剂量阿糖胞苷或BTK抑制剂治疗史,活动性感染性疾病包括HIV、
研究方法
患者每个周期接受高剂量阿糖胞苷(3.0g/m2)治疗d1-2以及泽布替尼(160 mg,每日两次)治疗d1-28,每月1个疗程,共6个疗程。主要终点是有效ORR,包括CR或未经证实的完全缓解(uCR)和部分缓解(PR)。次要次要终点是PFS、OS、DOR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患者的ORR为64.7%(95% CI,47.9%-78.5%),CR或uCR率为47.1%(16/34),PR率为17.6%(6/34)。中位PFS为4.5个月,中位OS为18个月,中位DOR为9个月。随访时间与患者临床结局见图1。TEAE包括血小板减少(55.9%)、贫血(47.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3.5%)。共有16例(47.1%)患者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非血液学TEAE为肺炎(14.7%)、皮肤感染(8.8%)、
图1:随访时间与患者临床结局
表1: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研究结论
泽布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难治/复发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安全可控。
陈波斌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华山医院宝山院区血液科执行主任
上海市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第10、11届)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方法学组委员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INCLEN)成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