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2016年血液肿瘤指南年中荟萃
2016-07-20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转眼间,2016年已过半。近日,Medscape网站对血液科相关指南进行了年中总结。医脉通对其编辑整理,详情如下:


1、ESMO指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新诊断ALL的治疗

 

    前期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通常是强的松20-60 mg/d或地塞米松 6-16 mg/d,IV或PO),单药或与其他药物(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联合通常与别嘌呤醇和水合联合持续治疗约5-7天。


    前期治疗允许肿瘤缩小,但大多数患者要避免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有些患者可能会接受rasburicafse来预防TLS。在WBC计数极高(如> 100 000/μl)的患者中,不管测量是否充分,仅有少数患者需进行白细胞去除术。


    需支持治疗时,应尽早开始(例如,治疗感染或代替血小板/红细胞)。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常见于诊断时,并且在诱导治疗期间最常见(>80%),可引起感染和感染相关性死亡。因此,诱导治疗期间应考虑给予粒细胞集落因子预防性治疗。

 

    可完全缓解的诱导治疗


 


    诱导治疗的目的是达到完全缓解或完全分子学缓解/很好的分子学响应,通常在开始化疗后的6-16周内评估,在这时间之后很少能达到完全分子学缓解


    大多数方案集中于长春新碱、皮质类固醇和蒽环霉素(柔红霉素、阿霉素、正定苯酰肼),联合或不联合环磷酰胺或阿糖胞苷。


    左旋天冬酰胺酶是唯一一个ALL特定药物,可水解天冬酰胺,研究人员尤其探讨了儿科患者中的应用。目前,该药主要用于治疗成年患者。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PEG-Asp)的优势在于天冬酰胺酶水解时间明显更长。


    由于地塞米松可穿过血脑屏障,并且也可作用于静息的白血病原始细胞,因此通常比强的松更优先选择。

 

    缓解后的巩固治疗


 


    应用全身大剂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某些受累部位如CNS可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水平。


    大多数协议应用了6-8疗程,包含大剂量甲氨蝶呤或大剂量阿糖胞苷±天冬酰胺酶。通常情况下,大剂量阿糖胞苷以13 g/m2的剂量持续给药4-12个剂量,甲氨蝶呤以1-1.5 g/m2和升高至3 g/m2的剂量给药。

 

    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通常包含每日1次的6-巯嘌呤和每周1次的甲氨蝶呤。


    在有些治疗方案中,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可在每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间隔内重复给药。


    一般建议的最佳治疗持续时间为2.5-3年。


2、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多发性骨髓瘤

 


    对于新诊断患者而言,不管是否适宜移植,首选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方案


    来那度胺/ixazomib/地塞米松三联方案首次纳入该指南


    两个单克隆抗体:①elotuzumab,靶向抗原SLAMF7,已被批准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②daraumumab,一种靶向CD38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单药方案


    对于复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推荐泊马度胺/地塞米松免疫调节药物的联合方案


    对于蛋白酶体抑制剂而言,推荐卡非佐米单药、卡非佐米/地塞米松、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xazomib单药、ixazomib/地塞米松、ixazomib/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对于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而言,推荐帕比司他/硼替佐米


★   先前经治骨髓瘤的优选方案:

 


    硼替佐米


    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


    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Elotuzumab/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Ixazomib/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帕比司他/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泊马度胺/地塞米松


医脉通编译自:Hematology-Oncology Guidelines: 2016 Midyear Review.Medscape.20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