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理论的更新以及各类器械、技术的进步,CTO病变开通成功率提升,但其仍是冠脉介入领域的难点,被称为冠状动脉介入领域“最后的堡垒”。2025年8月15-16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医脉通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曾勇教授接受专访,曾教授深入剖析了CTO病变的介入治疗现状,以及CTO病变介入治疗策略选择的考量因素,并围绕CTO介入管理的未来发展分享真知灼见。
医脉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CTO病变?当前针对CTO病变的冠脉介入治疗现状如何?
曾勇教授:
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主要血管发生闭塞,且闭塞时间超过三个月。在临床实践中,CTO病变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存在明确的病史,但也有很多患者并无明确病史,仅在检查过程中被发现冠状动脉闭塞,部分患者可能已经形成侧支循环。由于CTO病变的病史往往不明确,且病变结构复杂,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中难以攻克的“堡垒”,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对CTO病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介入器械的持续改进、介入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广大介入医生的不懈努力下,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总体开通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介入治疗开展早期,CTO病变的开通率大约仅为50%-60%。而如今,在技术先进的医疗中心或由经验丰富的优秀术者操作时,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可达90%甚至更高。此外,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我国优秀的介入术者不仅积极学习和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主创新。这些努力和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介入术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医脉通: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基于病变解剖特征和患者的临床情况,精准选择正向优先或逆向技术,以平衡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风险?
曾勇教授:
CTO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对于简单CTO病变,可能通过正向导丝升级技术即可实现开通;而复杂病变则需采用逆向技术或正逆结合策略。因此,对CTO病变患者行介入术前,需系统评估患者临床特征及解剖学特征,根据病变特点综合选择适宜技术,包括正向导丝升级、平行导丝技术、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DR)技术,以及主动迎客技术(AGT)等正逆向介入技术。
了解病变解剖结构至关重要,准确判断CTO病变的血管走形与闭塞段特点是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术前冠状动脉
CTO病变的治疗不应局限于单一技术选择,而应强调技术的综合运用。相当部分CTO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且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尚未能明确证实开通CTO病变可直接降低患者死亡率。然而,成功开通CTO病变,特别是大血管的开通,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运动耐量等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特征、解剖结构和技术组合等因素,为患者制定最优的治疗策略,提高手术成功率,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医脉通:对于钙化、长闭塞等解剖结构复杂的难治性CTO患者,如何通过术前多模态影像评估,来细化病变特征,优化手术策略,以提高开通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曾勇教授:
对于长闭塞病变、迂曲病变、钙化病变等复杂CTO病变,多模态影像评估是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的重要技术。术前,通常需要常规进行CTA检查,将CTA影像与
值得注意的是,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核心目标并非单纯追求技术成功,而是在于为患者带来切实的临床获益。因此,是否需要对CTO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同样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拟行介入治疗的复杂CTO病变患者,需要进行全面、审慎的评估,包括临床症状、活动耐力、存活心肌的范围,以及患者能否通过开通CTO病变获得长期临床预后改善等。对于那些供血范围小、非重要血管区域,或已无存活心肌的CTO病变,单纯为了“开通”而进行的介入治疗,不仅对患者无益,反而会增加其风险。
随着技术进步、策略综合运用以及对疾病认识的深化,未来对于CTO病变的治疗策略选择将更加合理,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此外,在追求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科搭桥手术的重要性,需要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医脉通:展望未来,从诊疗规范和技术创新等多维度来看,您认为CTO介入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曾勇教授:
在
此外,技术创新是攻克CTO病变的重要驱动力:(1)器械发展:新型专用导丝的研发与应用至关重要,例如通过酶法或电压方法,使CTO入口疏松,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率;(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测CTO病变开通成功率等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辅助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发展需服务于临床决策的核心问题:“该不该做?”、“能不能做?”、“如何做?”以及“患者是否获益?”。“以患者为中心”的CTO病变治疗策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专家简介
曾勇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执行主任兼冠心病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ESC Fellow,海医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学组委员、卫生部
1998年开始从事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第一术者完成冠脉介入手术超过万例,特别是对高危复杂的冠脉病变,如其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国家级课题。获得过四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和省部级二等及三等奖。发表文章80余篇,SCI文章40篇。参与编写书籍6部,其中主编《系统性疾病与心脏》系列丛书。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