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9月2日,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4)在英国伦敦盛大召开。会议首日,《2024 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重磅公布。大会现场,医脉通特邀请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就指南更新要点等话题分享真知灼见,李教授剖析了该指南对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启示和意义。最后,李教授与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一起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与管理。
医脉通:在本届ESC大会首日,2024 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重磅发布。请您谈一谈,此次指南更新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对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有何启示或意义?
李新立教授:
8月30日,ESC 2024大会上公布了4部最新指南,其中一部是《2024 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新指南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类:非血压升高(non-elevated BP,诊室血压<120/70 mmHg)、血压升高(elevated BP,血压120/70~139/89 mmHg)和高血压(hypertension,血压≥140/90 mmHg)。指南新增血压升高这一概念,血压≥120/70 mmHg即判定为血压升高;血压≥140/90 mmHg则诊断为高血压。
为什么提出血压升高的概念呢?原因是为了改善血压的早期防控,减少高血压带来的不良事件,包括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
新指南的公布受到了与会听众的热烈好评,此次参会的中国专家也认为这一指南将对未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精准管理提供示范作用,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和价值。我相信,中国心血管专家会参考这次欧洲高血压指南,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最佳的高血压防治策略。
中国专家ESC聚首,共话心血管疾病防控与管理
李新立教授:
2024年8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正式发表。两部指南各有亮点,我想中国血压管理领域的专家会关注我国指南与欧洲新颁布指南之间的异同。我认为,全世界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理念应该殊途同归,达到一致,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荆志成教授:
李教授针对中国本土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诸多重要研究,有助于制定适合我国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防治策略。
李新立教授:
荆教授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肺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我国肺血管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领域)已不再罕见。在荆教授的帮助下,我们科开展Swan-Ganz监测肺动脉压力的相关工作,荆教授在精准管理方面的研究也使我们获得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
最后,两位教授一致表示,临床研究应该以解决患者实际临床问题为基础,希望我国心血管专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帮助,更好的管理好心血管疾病患者。
专家简介
李新立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名医,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络病理论转化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担任中国老年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副组长,中华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胸心血管麻醉学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总干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中国循环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南京医科大学等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基金及重点项目七项,科技部重点项目二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以通讯作者于Nature Medicine,JACC,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