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教授:心源性休克的处理经验
2017-06-23 来源:医脉通

张松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副组长。对于心脏重症的治疗有着多年宝贵的临床经验。2017年6月17日,在第六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上,针对休克">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处理,医脉通有幸对张教授进行了专访。



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在临床如何选择?


张松教授:多巴胺是一种治疗休克的常用药物,用药方面在心内科和重症医学科这两个科室还有一点不一样。像我们心内科医生可能就会首选多巴胺,如果多巴胺还不能使血压升上来,那么可能会升级到去甲肾上腺素或者肾上腺素。重症医学科的指南以及该领域的专家更倾向于推荐去甲肾上腺素,认为它的不良反应比较少,而不推荐多巴胺,这是学科之间的分歧。所以我们一般倾向于结合两个学科的分歧,如果小剂量的多巴胺能够稳定血压,我们就选用多巴胺,如果多巴胺的剂量达到20μg/kg•min时仍然不能控制血压稳定,那么就换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技巧


张松教授:用于心源性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很多,多巴胺是其中一种很常用的药物,使用剂量不同作用也不同。如果使用小剂量,可以兴奋多巴胺受体,改善肾脏灌注,加强利尿的作用;如果用于改善心肌收缩力,可以使用中等剂量(3-5μg/kg•min);如果是用于升压,则需要大剂量多巴胺,需要大于5μg/kg•min的剂量,甚至达到10μg/kg•min以上。多巴酚丁胺也是常用的药物之一,特点是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比较强,而升压作用弱。如果应用多巴胺等药物仍不能使血压上升,则应使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紧急处理方法的进展及应用


张松教授:这方面主要的进展就是辅助治疗装置的应用,例如左室辅助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在心内科,IABP是很常用的。首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如果出现了心源性休克,这个时候常常需要应用IABP。另外,介入医生做高危PCI,我们常常需要应用IABP来保护。心外科应用IABP的情况也比较多。体外循环后脱机困难或者术后出现低心排时,常常需要应用IABP。


而ECMO实际上在重症医学科应用的机会更多。因为对于心肺衰竭的病人,它都可以提供很好的生命支持,甚至心脏完全停跳的病人也可以用ECMO来支持。心内科应用ECMO的最佳指证是爆发性心肌炎病人。


关于左室辅助装置,我们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的进行应用,但是通过国外的经验来看,有的左室辅助装置比如HeartmateⅡ,目前在全世界已经使用了近2万例,最长的患者已经应用了十几年,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它最主要可以用于一些心脏功能已经处于终末期的病人,有进行心脏移植的需要,但是暂时需要等待心脏移植的供体。这个时候就可以先装一个左室辅助装置,使患者能够等到供体出现。还有一部分病人,心脏功能完全属于衰竭状态,但是不适合进行心脏移植,也可以终生使用左室辅助装置。


更多精彩,请关注>>>第六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会议专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