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
TUSCANY-2是一项多中心、双盲、多剂量、随机安慰剂对照2b期试验,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及南美洲23个国家的114个研究中心开展。研究纳入患有中重度活动性UC(总Mayo评分[tMS]6-12分,内镜分项评分≥2)的成年患者(年龄18-75岁),以2:2:2:2:2:3: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9个治疗序列。在12周诱导期内,每4周皮下注射Afimkibart 50mg、150mg、450mg或安慰剂;在40周维持期,分别皮下注射Afimkibart 50mg、150mg、450mg。
图1 研究设计
主要有效性终点为第14周时基于tMS判定的临床缓解(定义为tMS≤2分,且无任何分项评分>1分),评估对象为诱导期内至少接受过1剂研究药物或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排除因新型冠状病毒
研究结果
2019年12月19日至2022年10月25日期间,共246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各治疗组,其中245例接受了治疗,228例完成诱导期治疗,178例完成维持期治疗。患者中位年龄为39岁(四分位距[IQR]30.0~51.0岁);女性99例(40%),男性146例(60%);中位病程为4.7年(IQR 2.5~10.2年)。
第14周时,基于tMS判定的临床缓解(主要终点)情况如下:
•Afimkibart 50mg组:47例患者中12例(26%)缓解,与安慰剂组相比风险差异(RD)=13.9%(90% CI:-0.2~27.7);P=0.0545。
•Afimkibart 150mg组:60例患者中14例(23%)缓解,RD=11.7%(90% CI:-1.7~24.1);P=0.0823)
•Afimkibart 450mg组:88例患者中21例(24%)缓解,RD=12.2%(90% CI:-0.6~22.9);P=0.0642)
•安慰剂组:43例患者中5例(12%)缓解。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更新指南,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患者第14周临床缓解情况:
•Afimkibart 50mg组:47例患者中14例(30%)缓解,RD=18.2%(90% CI:3.3~32.2);
•Afimkibart 150mg组:60例患者中21例(35%)缓解,RD=23.4%(90% CI:6.2~36.3);
•Afimkibart 450mg组:88例患者中28例(32%)缓解,RD=20.2%(90% CI:3.2~31.3);
•安慰剂组:43例患者中5例(12%)缓解。
图2 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在安全性方面,诱导期245例患者中117例(48%)、维持期224例患者中132例(59%)报告至少1起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诱导期安慰剂组与Afimkibart各剂量组的TEAE发生率相似。
诱导期最常见(发生率≥5%)的TEAE包括恶心、
研究结论
在基于tMS判定的临床缓解这一主要终点上,Afimkibart各剂量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然而,次要终点结果显示,Afimkibart具有良好的获益-风险特征——在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中,基于改良Mayo评分评估的临床缓解率实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上述结果支持Afimkibart的进一步研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