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经验:减重26斤,他拿到了心仪的offer
2025-11-01

在国民健康需求持续升级、慢性病防控战略不断深化的今天,肥胖已从单纯的外形问题,演变为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等多种疾病的"健康杀手"。淄博市中心医院赵晓东教授强调,面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医疗领域正从诊疗模式创新与药物技术突破双轨并行,探索科学减重的新路径。


而这样的探索,已在临床实践中结出硕果。“半年前走两层楼梯都喘得不行,现在800米轻松跑完,体重降了26斤,血糖也正常了,还拿到了心仪企业的offer!”这正是淄博市中心医院于慧教授诊疗的真实案例。应届大学生李同学的蜕变,也正是得益于医院肥胖管理体系的科学干预。


图片



多学科协同,构建肥胖管理“全链条”体系

图片
图片



今年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西院肥胖症综合管理门诊正式开诊,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家“体重管理年”的号召,更以“专属化、精准化、长效化”的服务框架,打破了传统普通门诊的诊疗局限。


作为体重管理中心的核心门诊,其创新之处首先体现在接诊流程的源头优化上。“患者接触医疗服务的第一道窗口,决定了后续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赵晓东教授介绍,在患者评估环节,门诊突破了普通门诊“以BMI为唯一核心”的单一维度,引入了专业人体成分分析设备,能精准检测患者体内脂肪量、肌肉量的具体数值及分布情况,构建起多学科协同的立体化评估体系。


而首诊阶段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通过多学科协同,让评估更全面,方案更贴合患者实际需求。赵晓东教授表示,面对肥胖相关的复杂并发症,门诊的“跨学科MDT”模式更显优势。赵晓东教授指出,当患者BMI>30kg/m²时,OSAS患病率高达40%,BMI>40kg/m²时更是飙升至90%,这是肥胖人群中高发且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对此,门诊联合鼻科专家,通过睡眠监测评估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程度,结合鼻腔结构特点制定干预方案,为减重扫清“睡眠质量差导致体重难降”的障碍。


肥胖引发的代谢紊乱不仅会影响卵巢功能,还会降低辅助生殖成功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并发症风险。“此时妇科医生会与内分泌科、营养科紧密协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减重药物干预甚至减重手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提升自然受孕率。”赵晓东教授举例,针对产后需减重的女性,团队还会制定“减重与产后恢复并行”的安全计划,避免传统减重方式对产后身体造成的损伤。这种“多学科围着患者转”的模式,实现了肥胖与并发症的同步处理,让特殊人群的肥胖管理不再“无章可循”。



司美格鲁肽2.4mg开启精准减重新纪元

图片
图片



如果说创新门诊模式为肥胖管理搭建了全链条管理的体系框架,那么司美格鲁肽2.4mg等减重新药推动了治疗的精进,为肥胖管理注入了“精准动能”。


“药物减重并非‘一刀切’,精准把握用药指征是首要前提。”于慧教授强调,司美格鲁肽2.4mg的适用人群有着明确界定:对于单纯性肥胖患者(BMI≥30kg/m²),该药物是重要的减重选择;而对于BMI介于27-30kg/m²的超重人群,需合并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并发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OSAS或心血管疾病),方可考虑使用。这一界定体现了现代肥胖治疗从“单纯减重”到“改善代谢健康”的理念转变,避免了药物的滥用。


来自东北的施先生,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同时体重严重超标。病情稳定后,巨大的体型和复杂的病情让他与家人几乎失去信心。在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后,于慧教授为他启动了司美格鲁肽2.4mg联合胰岛素治疗。


司美格鲁肽2.4mg的剂量从1.0mg逐步增至1.7mg,并一度使用2.4mg进行强化治疗。随着体重从200多斤成功降至160斤,于慧教授又逐步将剂量回调至1.7mg,并最终以1.0mg维持。


在剂量调整方面,司美格鲁肽2.4mg的应用展现出“个体化艺术”。于慧教授介绍,该药物并非“一步到位”使用最大剂量,而是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


这一调整原则让施先生获益良多,治疗半年后,他已可停用胰岛素,仅靠司美格鲁肽与二甲双胍,如今更是单用司美格鲁肽1.0mg即可维持血糖与体重的双重达标。他感慨道:“以前在火车上当列车员,过道都挤不过去,从来不敢拍照。现在,我终于找回了自信。”


司美格鲁肽2.4mg的显著疗效,源于其多靶点的作用机制。于慧教授从生理机制层面解读:在中枢调节层面,药物通过激活大脑下丘脑的GLP-1受体,有效降低食欲、减少饥饿感,并改变患者对高脂食物的偏好,从源头上减少能量摄入。这一点开篇提及的李同学感触最深,他在治疗期间明显感觉“对炸鸡、奶茶的渴望降低,每餐吃七分饱就有饱腹感”,饮食管理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三个月下来,他的体重成功下降26斤,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已内化为习惯。


这一机制的优越性,得到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撑。于慧教授以里程碑式的STEP系列临床研究为例,指出司美格鲁肽2.4mg不仅具备平均体重降低可达17%且效果长期维持的优势,而且能同步改善血糖、血压、血脂等关键代谢指标。“这为药物在长期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解决了‘减重易、维持难’的行业痛点。”于慧教授强调。


“当一个人真正想改变时,没有困难能阻挡。面临着就业成家等现实问题的李同学,减重的意愿非常强烈,功夫不负有心人,减重成功后他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于慧教授欣慰地表示,他现在每周注射1.0mg,减重之路仍在继续,期待通过逐步滴定至维持剂量,帮助他接近标准体重,并最终实现体重的长期稳定。



协同创新,绘就肥胖管理新蓝图

图片
图片


从多学科门诊体系,到精准药物治疗,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1+1>2”的协同效应。在淄博市中心医院的肥胖管理实践中,门诊的多学科评估为药物治疗提供了精准依据;而药物治疗的精进,又为门诊管理提供了“强效工具”,帮助患者更快看到减重效果,增强长期管理的信心。


正如赵晓东教授所言:“门诊模式搭建了‘全链条’管理框架,药物则是框架中的‘关键引擎’,两者结合才能让肥胖管理既科学又高效。”于慧教授也补充道:“在门诊的长期追踪机制下,我们能实时监测患者用药后的体重、血糖、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真正实现‘减重’与‘防病’的双重目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团队定期复查体重、BMI、血糖、血脂等指标,根据数据动态调整饮食、运动与药物方案,确保了治疗效果的持续性与安全性。


结 语

当前,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行动正强调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而淄博市中心医院的这场“全链条管理+药物治疗”的协同创新,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从专属建档到多学科会诊,从并发症精准管理到药物个体化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患者需求”展开,每一次突破都指向“健康获益”。未来,随着诊疗经验的持续积累、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药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肥胖管理必将迈向更精准、更高效、更具人文关怀的新阶段。


专家简介


图片

 赵晓东 教授

  •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师协会骨矿盐及骨代谢性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内分泌及代谢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肥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转化医学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淄博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

  • 山东省科普工作室示范单位首席专家

  • 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论著2部,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

专家简介


图片

 于慧 教授

  • 淄博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

  • 山东老年医学会第一届肥胖专业委员会委员

  • 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一届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委员

  •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淄博市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