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功能性β细胞逐渐丧失”是
1型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能否起到β细胞保护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高
这项在美国6个中心进行的研究共纳入了113名确诊时间不超过31天的T1DM受试者,年龄7-17岁。为了验证糖毒性理论,随机入组后,其中的61名受试者接受了自动胰岛素输送治疗,旨在达到更严格的血糖控制,其余52名受试者接受T1DM标准护理。患者在52周内接受定期随访,随机分组后第6周接受首次随访,诊断为T1DM后的第13、26、39和52周接受定期随访,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bA1c水平,通过“2小时混合膳食试验”检测C肽水平。
结果显示,相比标准护理组,“血糖严格控制组”实现了更好的血糖控制,平均血糖控制时间分别为78%和64%。然而,52周后C肽的曲线下面积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这表明:严格的血糖控制并不能阻止β细胞功能的下降。
研究作者Gregory Forlenza和Roy Beck表示,利用‘糖毒性理论’来指导疾病管理似乎并不奏效,严格控制血糖并不能延缓1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下降。不过,在其他方面,严格血糖控制还是可以带来益处的,例如降低T1DM微血管并发症风险。
治疗新篇章?在新诊断T1DM患者中,
维拉帕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既往体外研究表明,维拉帕米可减少β细胞凋亡。2023年2月24日在线发表于JAMA期刊(IF:157.335)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新诊断T1DM的儿童青少年患者中,维拉帕米起到了显著的β细胞保护作用。
在上述参加“严格血糖控制研究”的113名受试者中,47人接受维拉帕米尔治疗,41人接受安慰剂治疗,52周随访发现:
➤维拉帕米组:基线时,平均C肽曲线下面积为0.66pmol/ml,52周时为0.65pmol/ml,相比于对照组,表现出30%相对治疗效果。
➤对照组:基线时,平均C肽曲线下面积为0.60pmol/ml,52周时为0.44pmol/ml。
➤药物安全性: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维拉帕米总体上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
研究人员表示,在T1DM的一般病程中,C肽水平通常会在诊断后不久出现“升高进而逐渐下降”的过程,在这项研究中发现了类似的模式;不过相较于对照组,维拉帕米组受试者C肽水平保持稳定的时间更长。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研究结果可能对临床有重要影响,因为对于新诊断T1DM患者而言,当前可用于保护β细胞功能的方法非常有限。维拉帕米是一种常见药物,价格低廉,总体安全性良好,未来有望弥补这一临床空白。与此同时,本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小,并且考虑到维拉帕米缓释剂型的用药要求,研究只纳入了体重>30公斤的儿童青少年患者。
研究人员表示,本研究在回答了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提出更多问题,例如:维拉帕米治疗应持续多久?在T1DM诊断几个月或几年后给予维拉帕米治疗,是否带来相似益处?对于早期亚临床阶段的T1DM或相比本研究受试者年龄更小的患者,维拉帕米能否带来相似的获益?这些问题都亟待探索。
参考资料:
[1]Greenhill C. Interventions in people newly diagnosed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23 Mar 10.DOI: 10.1038/s41574-023-00825-4, PMID:36899066
[2]Forlenza, G. P . et al. Effect of verapamil on pancreatic beta cell function in newly diagnosed pediatric type 1 diabet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3.2064(2023).
[3]McVean, J. et al.Effect of tight glycemic control on pancreatic beta cell function in newly diagnosed pediatric type 1 diabete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3.2063(202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