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肾病地图重磅发布!10年间患病率增长4倍,东北地区全国居首
2025-09-08


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肾病的共病问题愈发凸显。这两种慢性疾病相互交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健康负担,也对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


近日,一项关于中国中老年糖尿病和肾病共病趋势、社会决定因素及生活方式相关性的重磅研究结果于Journal of Diabetes期刊发表,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中国糖尿病肾病地图,揭示了这一健康问题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图片

图 2011年至2020年,我国不同地区(≥45岁)糖尿病肾病共病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至2020年间,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1年的0.60%上升到2020年的3.10%农村地区患病率相比城市增长更为显著。此外,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患病率在中国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北地区在十年间始终保持着最高的患病率,从2011年的1.32%上升到2020年的4.76%,增长最为迅猛


图片




糖尿病和肾病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共病现象在老年人口中尤为常见。据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预测,到2045年全球将有7.83亿人患有糖尿病而2017年全球约有6.97亿人受到慢性肾病的影响。在中国,这一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和肾病的共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然而,此前对于中国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长期趋势、地理分布以及社会和生活方式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使得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空白。


图片


本研究利用了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的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全国代表性的纵向调查,旨在收集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健康和家庭结构等高质量数据。研究分析了2011年至2020年间的五次调查数据,以评估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时间趋势和地理分布特征,并探索社会决定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与共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纳入了17708名参与者,经过筛选后,共有93226名参与者被纳入趋势分析,15811名参与者被纳入生存分析。



10年间,我国≥45岁人群糖尿病、肾病共病率上升4倍

图片
图片


01
时间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至2020年间,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0.60%上升到2020年的3.10%。


男性中,患病率从2011年的0.59%上升到2020年的3.26%;女性则从0.61%上升到2.94%。


按居住地区划分,城市地区的患病率始终高于农村地区,但农村地区的患病率增长更为显著,从2011年的0.48%上升到2020年的2.75%,增长超过五倍。


这一趋势表明,糖尿病和肾病的共病问题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其增长速度更快,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02
地理分布


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患病率在中国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东北地区在十年间始终保持着最高的患病率,从2011年的1.32%上升到2020年的4.76%,增长最为迅猛;


华北地区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0.99%上升到2020年的3.34%;


西北地区从2011年的0.38%上升到2020年的3.81%,增长幅度较大;


东部地区从2011年的0.32%上升到2020年的2.96%;


南方和西南地区则从2011年的0.49%和0.67%分别上升到2020年的2.74%和2.68%。


这种地理分布的差异可能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医疗资源的分布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东北地区可能由于其高盐饮食习惯和冬季寒冷导致的缺乏运动等因素,使得糖尿病和肾病的共病率居高不下。而西北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可能导致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不足,从而加速了疾病的进展。


03
社会决定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研究还发现,社会决定因素(SDOH)负担和生活方式因素与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和婚姻状况等混杂因素后,高SDOH负担(HR=1.24,95%CI=1.01-1.52)与共病风险增加相关,而保持良好的(HR=0.38,95%CI=0.27-0.54)或中等的(HR=0.74,95%CI=0.59-0.91)生活方式则与共病风险降低相关。


这表明,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医疗保健获取等因素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血压控制、适量运动、健康体重、充足睡眠和戒烟等,对于预防糖尿病和肾病的共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经济不稳定可能导致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资源和健康食品,从而增加疾病风险;而缺乏教育可能降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管理能力。相反,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即使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发挥保护作用。



讨论

图片
图片


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中老年人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患病率在过去十年中显著上升,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这一趋势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负担不断增加,糖尿病和肾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共病率的上升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久坐不动、饮食不健康和吸烟率增加等,也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更为普遍,从而加剧了疾病的流行。然而,农村地区的患病率增长更为显著,这可能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健康意识的缺乏以及生活方式的逐渐城市化有关。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


从地理分布来看,东北地区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高患病率可能与该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气候条件有关。东北地区以高盐饮食为主,如腌制蔬菜等,这可能增加了肾脏疾病的风险。同时,寒冷的冬季使得人们户外活动减少,缺乏运动,进一步加剧了代谢紊乱和肾脏损伤。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患病率上升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医疗资源分布有关。这些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带来了空气污染、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肥胖率增加等问题,这些都是糖尿病和肾病的已知风险因素。而东部地区尽管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南方和西南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饮食习惯以蔬菜为主、肥胖率较低有关。


社会决定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在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低、教育水平低、医疗保健获取不足等因素会增加疾病的负担。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健康不平等网络。例如,经济不稳定可能导致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资源和健康食品,从而增加疾病风险;而缺乏教育可能降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管理能力。此外,生活方式因素如血压控制、适量运动、健康体重、充足睡眠和戒烟等对于预防糖尿病和肾病的共病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血压管理可以减轻肾小球高血压;适量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戒烟可以减轻血管炎症等。即使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发挥保护作用,这表明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策略。



本文小结

图片
图片


本研究强调了中国中老年人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上升趋势以及显著的地区差异,凸显了针对社会决定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进行干预的紧迫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首先,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以减少城乡之间的健康差距。其次,针对不同地区的风险特征,制定地理上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在东北地区开展减盐宣传活动,在西北地区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最后,应通过社区为基础的项目,将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方式指导相结合,同时减轻结构性劣势并促进行为改变。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和肾病共病的发生率,改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0.Cui, G., Li, S., Qin, Y., Zhang, Y., Hui, K., Feng, M., Li, W., & Zhang, X. (2025). Trends, Social Determinants,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morbidity of Diabetes and Kidney Diseases Among Chinese Adults Aged ≥45 Years. Journal of Diabetes, 17, e70142. https://doi.org/10.1111/jdi.1342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