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D2017]中国声音:许樟荣教授专访及China-DiaLEAD大型流行病调查研究结果展示——DiaLEAD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患病率高达21.
2017-09-14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葡萄牙里斯本当地时间9月13日中午13点在EASD2017大会海报厅聚集了各国学者,其中PS004关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专题中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China-DiaLEAD)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引起了不少参会者的关注。


China-DiaLEAD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分析


China-DiaLEAD研究是关于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前瞻性、多中心、横断面流行病调查。该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由四川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冉兴无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许樟荣教授共同主导完成,本次壁报讲解者为北大国际医院的张晓梅教授,她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医脉通为您带来现场第一手资料。


北大国际医院张晓梅教授现场讲解海报


许樟荣教授与国外同行探讨中国DiaLEAD研究的相关经验


LEAD与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值得关注


2型糖尿病患者若存在下肢动脉病变(LEAD),其心血管死亡风险将增加5.9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iaLEAD)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等危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LEAD往往存在无症状性间歇性跛行,因此常被忽视。China-DiaLEAD研究通过前瞻性、多中心、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糖尿病人群的LEAD患病现况,同时探讨中国LEAD疾病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改进建议。


大约一半的DiaLEAD被漏诊


这项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纳入2016~2017年期间中国30家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其中住院患者7113例,门诊患者3568例,这些患者年龄均大于50岁,研究者收集了这些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和近期的血糖数值和用药情况,分别进行双下肢的ABI(踝肱指数)评分,将较低的分值用于数据分析。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根据2013年中国LEAD筛查和管理指南进行ABI评分和/或下肢超声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识别LEAD的危险因素。


纳入研究的合格患者总共10681例,其中男性5714名(53.5%)女性4967名(46.5%),平均年龄64.2岁,肥胖患者占16.1%,吸烟患者占26.6%。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为8.9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为8.4%,仅有28.2%的患者达到了HbA1c <7.0%的血糖控制目标。


本研究最终得到的LEAD患病率为21.2%,其中有10.6% (n=1134)的患者是纳入研究之前被诊断为LEAD的,另外11.8% (n=1131)的患者是在研究中被诊断为LEAD的,也就是说之前有一半的LEAD患者被漏诊了。大部分新被诊断的LEAD患者通过ABI很容易能够被确诊(ABI评分 >1.3或ABI 评分≤0.9),有趣的是,新诊断的患者中ABI评分>1.3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先前诊断的患者(7.6%vs.51.0%,p <0.001),男性和女性患者中LEAD诊断率没有差异。相比门诊患者LEAD患病率(12.6%),住院患者的LEAD患病率(25.5%)明显增加,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新诊断为LEAD的患者中,接受抗凝治疗,降压治疗,调脂治疗和血管扩张治疗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2.8%、54.4%、46.4%和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龄、皮肤感觉异常、收缩压升高、脑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


建议给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检查


LEAD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半的病例未被诊断。无创ABI测定可以轻松识别大多数未被诊断的LEAD患者。目前用于糖尿病患者诊断LEAD的方法尚待改进,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都进行ABI的检查,早期发现问题,以便早期处理。目前指南建议与实践之间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更多的努力去优化诊断和治疗方案。


【许樟荣教授专访】


在本次EASD大会上,医脉通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许樟荣教授接受专访,以下是采访内容。



医脉通:我国糖尿病LEAD患病率高达21.2%,目前国内医生对于LEAD的知晓率如何?


许樟荣教授:目前国内医生对于LEAD的知晓率很低。本次研究对1万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LEAD的筛查,发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漏诊率非常高,有一半的患者都是在本次研究中被发现的,这也反映出我们的医生和患者对LEAD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按照指南推荐进行定期常规检查。实际上,本次研究入组的患者都是就诊于国内三甲医院的患者,如果根据基层医院的情况来估计,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LEAD的诊断率会更低,目前,亟需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LEAD的认知,早查早治早防。


医脉通:LEAD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是引起糖尿病足的高危因

素,严重者导致截肢,但目前LEAD的诊断率很低,您对改变目前的现况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许樟荣教授:目前LEAD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都不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生和患者对LEAD的重视程度。本项研究的结果很有意义,我们2型糖尿病患者LEAD人群相当庞大,需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LEAD是可防可控的,早期干预效果好,但首先是早期发现LEAD的患者。目前指南建议和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足病学组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继续进行基层医生的培训,严格贯彻落实指南推荐,力求缩小指南和临床实践的差距,规范定期足病筛查。另外,今年11月份新版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临床诊治指南》将发布,其中有LEAD相关内容,12月份国际糖尿病联盟将发布《糖尿病足临床指南》,欢迎大家关注。以上这些工作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LEAD的防控。


【相关阅读】


1. 重视LEAD的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发现LEAD可带来两方面的益处:一方面,通过适当干预可能有助于延缓甚至避免LEAD的进展,阻止或延缓间歇性跛行、行走功能损害及足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截肢率;另一方面,筛查LEAD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即冠心病和卒中的危险,降低病死率,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LEAD筛查与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需要进行LEAD筛查的高危人群


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LEAD筛查。伴有LEAD发病风险因素(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每年至少筛查1次,这样具有更好的卫生经济效益。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应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


3. LEAD的筛查方法


2013年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颁布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及管理规范》中给出了LEAD的详细筛查方法,本文列出三个表格供大家参考,文前也特别强调了ABI检查的重要性,这对发现那些无症状性的LEAD很有帮助。


注:ABI(踝肱指数)

图1 糖尿病患者通过全面的动脉体格检查筛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的流程



注:TBI(趾肱指数)、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图2 糖尿病患者通过踝肱指数(ABI)筛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的流程



注:ABI(踝肱指数)

图3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一、二级预防的治疗流程


参考资料:2013年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颁布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及管理规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