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发布,推荐要点一览(上)
2022-09-01 来源:医脉通

重症患者中高血糖的发生率约为40%-60%,在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中高达60%-80%。强化胰岛素治疗(IIT)是控制重症患者高血糖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存在低血糖风险,相对低血糖(血糖较入院前水平降低≥30%)和轻度低血糖(<3.9 mmol/L)的发生率达到34%-45%。高血糖和相对高血糖是危重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住院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加强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十分重要。

 

2022年第3期Journal of Intensive Medicine上发表了我国重症医学专家陈德昌教授领衔撰写的《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总结了26条重要建议。共识采用GRADE分级(表1)来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表1 按照GRADE方法制定的推荐级别

b1.PNG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监测

 

病理性的应激常导致危重症患者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血糖异常以及血糖变异性增加,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监测、管理,控制血糖水平,并预防与低血糖相关的不良事件。

 

问题1:重症患者血糖监测推荐哪种方法?

 

声明1:如果有动脉导管,首选动脉血来监测血糖。如果没有动脉导管,建议从静脉导管采血(2+级,弱推荐)。连续血糖监测可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危重症患者(2+级,弱推荐)。

 

在重症患者中,血糖监测采血的优先级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问题2:提高血糖监测准确性需要哪些因素?

 

声明2:动脉血气分析仪比血糖仪检测动脉血糖更准确(2+级,弱推荐)。

问题3:多久监测一次血糖?

 

声明3:建议对于新入院的危重症患者或接受持续胰岛素输注的重症患者,血糖监测间隔不应超过1小时,直至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注射速率稳定(2+级,弱推荐)。

 

当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注射率稳定后,增加间隔时间到每2-4小时一次。如果发生低血糖事件,应每15分钟监测一次,直至血糖水平稳定。

 

问题4: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对监测重症患者的血糖是否有用?

 

声明4:建议在转入ICU时常规检测HbA1c水平(2+级,弱推荐)。

 

HbA1c代表发病前4-12周内的血糖情况。在危重患者中,HbA1c可用于识别应激诱导的高血糖,HbA1c水平反映内皮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除了测量血糖水平外,重症患者转入ICU时还需检测HbA1c水平,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发病前代谢状态,这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问题5:血糖变异系数对危重患者有用吗?

 

声明5:建议监测危重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2+级,弱推荐)。

 

血糖变异系数(GLUcv)是指血糖水平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可以反映动态变化。多项研究表明,血糖变异系数越高,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也越高,与低血糖、疾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无关。血糖变异系数也与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

 

文献索引:Zhixiong Wu, Jiao Liu, Dong Zhang, et 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glycemic manage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Journal of Intensive Medicine, 2022,02(3) : 131-14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