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综述10项要点
2016-03-23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为此有学者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TAVR治疗的机遇与方向进行了描述,以下是该综述内容的10项要点。参考文献


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已经成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严重主动脉狭窄(AS)治疗方式。


2、近期的试验发现,风险相似的患者经新一代TAVR装置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表现与临床预后相当,有时前者效果甚至优于后者。


3、基于现行临床证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指南已将TAVR列为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狭窄患者(预期存活时间>1年,不适合进行SAVR)的I级治疗推荐。


4、对于SAVR术后死亡或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狭窄患者,现行指南也推荐其选择TAVR治疗,IIa级推荐。


5、很多最初应用TAVR的问题已经得以解决,包括频发入路并发症问题,以及对卒中和瓣周漏风险的担忧。


6、组建多学科心脏治疗团队能够优化患者筛选、手术计划及装置植入等问题,而且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再现患者临床预后。指南推荐,完成TAVR手术需要常规的心脏瓣膜团队,这在ACC/AHA及欧洲心脏病协会指南中均是I级推荐。



7、在当前的TAVR治疗领域,TAVR设计的增强与导入系统的可回收及可复位性都极大改善了瓣膜部署的精确性。


8、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于TAVR装置的耐久性、进一步优化临床预后及辅助性治疗。


9、基于部分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未来TAVR似乎能够用于低危患者。


10、整体而言,TAVR技术已经已经转化为临床实践,并将继续为主动脉狭窄患者的管理作出重要贡献。


医脉通编译自:Future Expectations and Barriers for TAVR. ACC. Mar 22, 20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