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na B. Boyum(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脑卒中的一项主要风险因素便是既往卒中史。了解第一次发生卒中的病因是关键,可以有助于预防下一次卒中的发生。然而,在25%~40%的病例中,第一次发生卒中的病因不能确定。
卵圆孔未闭(PFO)是隐源性卒中的一项已知病因,卵圆孔存在缺损可以使血栓从深静脉通往脑中,形成反常栓塞。由于15%~25%的成人存在PFO,因此在患有隐源性卒中的年轻成年人中,PFO尤其常见。近期的研究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探索。
指南如何推荐?
存在PFO和隐源性卒中的患者中,目前尚未确定最佳治疗方案。AHA/ASA指南推荐,存在PFO和隐源性卒中或
点击下载:
>>>>2014 AHA/ASA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
卵圆孔封堵vs药物治疗,孰优孰劣?
2015年9月,一项循证医学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在预防复发性脑卒中方面,使用导管装置闭合卵圆孔(Amplatzer PFO封堵器或其他装置)和药物治疗之间无显著差异[1]。另一项分析包括两个使用Amplatzer PFO封堵器的研究,显示使用封堵装置可能由于药物治疗;然而各组之间的差值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和不良事件的总体风险在两组间相似,但很不幸的是,使用封堵装置会增加
在这篇综述发布后不久,RESPECT研究的扩展随访结果发布[2]。研究者发现,使用Amplatzer PFO封堵器在降低再发卒中风险方面要优于药物治疗。在封堵术组中,复发性大面积
PFO封堵术的成本?
PFO封堵术获得了研究证据的支持,但是是否有经济效益?根据Pickett等人的研究,在年轻人群中,PFO封堵术可能更具经济效益[3]。研究者使用了获得<50,000美元/生活质量调整-年的普遍接受经济效益阈值,评估了在几个时间点的经济效益。在2.6年时,PFO具有经济效益,但比药物治疗更昂贵。在30.2年时,药物治疗的费用将超过PFO封堵的成本(95%CI,28.2-36.2年)。因此,这种高价的治疗方案对于年轻个体而言更值。
总结
隐源性卒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不仅限于PFO,还包括心房颤动、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等原因。虽然抗血小板治疗与风险因素修饰相结合是目前卒中二级预防的标准,伴随着新的研究,新的管理策略和跨学科对话也会出现。
医脉通编译自:Anna B. Boyum.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 for Stroke Prevention. Neurology Times. February 01, 20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