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2015年7月,BCSH出版了大出血的血液学管理指南,该指南旨在为临床中大出血的管理提供建议。医脉通对其进行编译整理,详情如下。(指南全文)
参与前线护理的医生、护理和助产人员必须训练早期识别大出血,知道什么时候刺激/引发当地主要出血方案并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1D)。
在使用主要出血方案之后必须有联系所有团队成员的明确机制,指定的团队队长随后应进一步进行调整(1D)。队长应指定并推荐一名特定队员与
输血 实验室人员沟通,并为这一事件的持续提供服务(1D)。
医院必须制定保证红细胞在治疗致命出血时是现成的,通过紧急使用O型红细胞,也可通过输血实验室使用特定血型的红细胞(1C)。
患者在使用紧急O型血之前必须贴上正确的标签(1C)。治疗出血并不一定需要新鲜红细胞,同时等待明确的随机试验出版(2B)。
24小时的细胞回收应当可用于心脏,妇产科,创伤和血管中心(2B)。
连续止血检测,包括血小板计数,PT,APTT和纤维蛋白原,在复原之前和之后都应定期检测,根据出血的严重性,每30-60分钟检测一次,用以指导并确保止血成分的合理使用(1C)。
新鲜冰冻血浆(FFP)应当作为大出血早期复原的一部分,至少按照1单位:2单位红细胞的比例混合,直至凝固监测结果有效为止。
一旦出血得到控制,FFP的进一步使用应当根据实验室检测异常(输血引发的PT和/或APTT>1.5倍正常剂量——15–20ml/kg)进行指导(2C)。
如果实验室结果无效,仍继续出血,在根据实验室结果使用血液制品之前应输注FFP按1:2与红细胞的混合物(2C)。
如果需要的话,FFP的使用不应延迟纤维蛋白原添加物(2C)。
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则应补充纤维蛋白原(1C)。冷凝蛋白质是英国的标准纤维蛋白原来源,而且两个五供体库就可增加一名成人的纤维蛋白原大约1 g/l。
不建议PCC作为大出血治疗的一部分,除非是在临床试验中(1D)。
大出血的治疗目标是保持血小板>50×109/l(1B);我们建议如果继续出血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则应进行血小板输注(2C)。
有大出血风险的成人创伤患者,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可使用,受伤之后应迅速给药凝血酸,静脉输注1g ,输注10分钟以上,随后持续输注1g 8小时以上(1A)。
非创伤大出血应考虑使用凝血酸治疗(1B)。
不建议常规使用
抑肽酶 治疗(1B)。
不建议使用rVIIa治疗大出血,除非是作为临床试验的一部分(1D)。
大出血之后应进行血栓预防,出血停止后立即开始(1A)。
对于妇产科大出血,血液成分管理应当与非妊娠患者相似(2C),除了纤维蛋白原,当纤维蛋白原水平<2.0g/l且继续出血时应及早使用纤维蛋白原添加物(1D)。
妇产科大出血应考虑使用凝血酸(1B)。
对于胃肠道非大出血,建议进行红细胞输注(1A)。
有大出血风险的成人创伤患者应当输注血浆和红细胞1:1的混合物(1B)。
应及早考虑血小板的早期使用(1B)。
在高危外科手术中,建议使用凝血酸10mg/kg随后使用1mg/kg/h来预防出血(1B)。
应当进行多学科审查和病例回顾,以确保大出血治疗的有效机制(1A)。
医脉通编译自:A practical guideline for the haematological management of major haemorrhage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