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主宰着听觉、平衡、嗅觉、发声、乃至呼吸、吞咽等人体必需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耳鼻咽喉科的内窥镜时代
直观显现内腔结构创伤小功能恢复快
由于耳鼻咽喉都属于深腔器官,位于头面部,神经分布丰富,传统的方法难于窥视其内部结构,内窥镜及成像系统的应用则可以直观地将内腔结构显现在电视屏幕上。
内窥镜及成像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耳鼻咽喉深腔器官肿瘤的早期诊断,如在ct、mri尚未能显示病灶的情况下,即可早期发现
在传统手术中,由于视野的局限性,为了暴露病变组织,必须切除或破坏部分正常组织及邻近结构,手术创伤大且术后恢复慢。而在内窥镜手术中,由于内腔结构暴露清楚,可以对病变做精确式切除而不用损伤邻近组织结构,对同一器官同一区域的病变也可以作选择性切除,而不是大面积的切除。内窥镜手术能够做到尽量少切除,以保证术后组织器官的功能恢复。以鼻息肉、鼻窦炎手术为例,传统手术切除不干净、易复发,若要做鼻窦手术,还需经面部切除,创伤大。并且对鼻窦内的粘膜进行根治性切除,导致术后鼻窦疤痕充填,使鼻窦功能丧失。所以,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是全新的革命性的进步。
耳鼻咽喉科的显微手术时代
中耳听力重建音色音质美容
显微镜在耳科手术中应用最广。由于耳科结构精妙复杂、富含神经血管、解剖复杂,传统手术方法因无显微镜介入使得病变切除不彻底,很容易复发。同时,也存在因看不清重要结构而损伤神经导致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耳科专业显微镜的应用,例如在中耳炎手术方面,不但能彻底清除病变,避免损伤神经、听骨髓,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同时施展听力重建和
显微镜在喉科中的应用日渐成为趋势和必然。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交流沟通的频繁,声带疾病的发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人们对声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声带手术已不能适应患者的需求。
声带显微手术是用支撑喉镜在全麻下暴露声带后,在显微镜下将声带及病变放大4-6倍,用特制的显微器械切除病变,避免手术的医源性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声韧带,以获得满意的音色和音质。
鼻眼相关跨学科联合手术时代
避免面部切口
耳鼻咽喉科邻近眼、脑。许多跨区的疾病在以前得不到满意的疗效。现在因技术的发展,许多眼科、脑壳的疾病,可以通过在鼻腔内进行手术而得以圆满的解决。例如眼病中的泪患炎导致溢泪流脓。传统方法是在面部做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易在面部留下疤痕,且疗效一般,许多患者不能接受。目前新的手术方式是通过鼻腔手术,将眼部泪囊与鼻腔沟通解决流泪、流脓问题。吻合口可随时监控,最主要的是避免面部切口,疗效好,不毁容。
此外,跨学科联合还有比较高难的手术,比如:经鼻腔视神经减压手术,经鼻腔、脑垂体瘤切除术,经鼻腔、脑脊液鼻漏修补等高难度手术,这些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无痛手术时代
明显缓解术后疼痛
疼痛是手术和治疗过程出现的并发症,尽管许多患者有做手术的意愿,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可能出现的疼痛面前退却、犹豫了,选择继续忍受疾病的折磨。
现代的麻醉和镇痛技术已使手术及术后实现全程无痛。手术前可以口服镇痛药,手术后可以施展自控镇痛,俗称镇痛泵。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医生配好镇痛药,连接输液通路,并在首次镇痛剂量后开放自镇痛模式,这样便可以持续维持镇痛剂量输入患者体内,多数患者不需要额外给药即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应。如果患者对疼痛忍受不了,可以自己按压镇痛泵上的“镇痛”按钮,绝大多数的术后疼痛可以明显缓解。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