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与血液透析在妊娠期血栓性微血管病中的应用
2025-11-11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作者:彭芳,王懿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妇产科临床研究中心


妊娠期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指在妊娠或产后阶段发生的以微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核心病理改变为微血管血栓形成,主要累及肾脏、胎盘、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1-3]。在妊娠期或产后,该疾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孕产妇死亡率显著升高,同时对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对TM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浆置换(PE)和血液透析(HD)在妊娠期TMA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TMA有多种病因,妊娠和产后是TMA发展的高风险时期[4-6]。妊娠期TMA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非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aHUS)、HELLP综合征。

以下将从妊娠期TMA的发病率、诊断标准以及PE和HD在妊娠期TMA常见的三大综合征的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01妊娠期TMA的发病率


TTP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典型临床特征包括血小板减少、闭塞性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受累,但肾脏损伤较为少见[7]。妊娠期TTP占妊娠相关TMA病例的10%~30%[8],好发于妊娠中晚期。妊娠期TTP患者存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基因变异的概率(24%)显著高于普通成人TTP(5%)[9]。


aHUS在TMA中较为罕见,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特征(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异质性疾病,其经典临床三联征包括:非免疫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10]。aHUS约占妊娠期TMA病例的16%~20%[11]。该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5/1000万[11]。好发于妊娠晚期或产褥期(但可发生于妊娠任何阶段)。


HELLP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子痫或重度子痫前期的情况下,可发生在大约0.5%~1.0%的妊娠中,其中2/3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妊娠晚期,有些发生在产后即刻。HELLP综合征孕产妇的病死率估计为1.1%[12]。HELLP综合征发生率远高于TTP和aHUS,但多数产后可自愈。


02妊娠期TMA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2.1  临床表现  妊娠相关TMA指的是一种严重程度不一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式,主要影响肾脏、大脑和心脏[10]。然而,诊断最常见的依据是临床和生物学数据,即外周血小板减少、机械性溶血性贫血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典型三联征,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意识改变、癫痫发作)、肾脏(急性肾损伤)和心脏(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缺血、猝死)病变[3]。


2.2  诊断标准  妊娠相关TMA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标准[1,3,13-14]:(1)血小板计数<100×109/L。(2)血红蛋白<100 g/L。(3)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正常值上限1.5倍。(4)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不到。(5)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并符合以下任意1项:(1)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2)肾脏(或其他器官)活检显示TMA病理特征:内皮细胞肿胀并从基底膜剥离;微循环血栓形成;肾脏特异性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双轨征”、系膜基质溶解或稀疏(系膜溶解)。


03血浆置换在妊娠期TMA中的应用


PE是TTP的一线治疗,但对其他TMA类型[如补体介导的TMA(CM-TMA)、HELLP综合征]效果有限,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快速鉴别诊断(如ADAMTS13活性等);必要时结合新型靶向治疗。临床决策需权衡母儿风险,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与个体化治疗。


3.1  治疗机制  PE通过物理方法分离并清除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炎症因子等,同时补充正常的血浆成分,恢复内环境稳定。其在妊娠期TMA中的作用机制包括[15]:(1)清除致病因子:去除血浆中的致病性抗体、免疫复合物和炎症介质,防止进一步的微血栓沉积,同时减轻免疫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2)补充保护性血浆因子:通过补充新鲜冷冻血浆,提供足够的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新鲜血浆可取代补体因子和抑制剂,从而减少补体介导的组织损伤。


3.2  适应证  (1)TTP:TTP分为免疫介导的TTP(iTTP)和先天性TTP(cTTP)[5];iTTP是PE的绝对适应证,指南建议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等);旨在清除抑制性自身抗体并阻断其持续生成[16]。(2)补体介导的TMA(CM-TMA):如常见的aHUS,在等待ADAMTS13活性检测结果期间,通常启动PE;若确诊,最佳治疗方案为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3)HELLP综合征及抗磷脂综合征(APS)[17]:PE在HELLP综合征及APS中的辅助作用,其既可以在产后持续血小板减少或肾损伤时,经验性启动PE,直至ADAMTS13结果回报,排除TTP;又可以在难治性病例联用PE、激素及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尤其针对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及时进行治疗。


3.3  启动时机  当患者出现TMA时,临床医生必须通过ADAMTS13活性检测排除ADAMTS13缺乏相关疾病。若检测结果无法及时获取,临床预测评分(法国TMA参考中心评分和PLASMIC评分)可能提供辅助决策依据[18],评估是否需紧急启动PE。以下情况需启动PE治疗[3,12]:(1)急诊启动指征:若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征象,如非典型子痫前期或子痫或HELLP综合征表现,神经系统危象(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昏迷),心脏受累(系统筛查发现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异常或心功能异常,极重度血小板减少(<30×109/L),此时应按急性TTP方案行PE,直至ADAMTS13活性结果回报。(2)延迟启动指征:其他病例经24~72 h密切监测后,若出现以下情况: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无改善;血清肌酐下降幅度≤25%;在PE初始阶段(4~5 d),需同步完成鉴别诊断。若确诊TTP或罕见CAPS,则继续PE;若经排除性诊断确诊aHUS,则停用PE并转换为抗C5治疗。


3.4  操作要点  (1)置换液选择:通常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白蛋白溶液或血浆代用品。(2)置换量[3,17]:标准治疗为每日PE(1.0~1.5倍血浆体积);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调整。(3)治疗频率[17]:根据TMA种类而异,PE作为TTP一线治疗,建议每日1次,对于难治性病例(尤其出现新发神经或心脏事件者),可能需要强化治疗(如每日2次PE);直至病情缓解后至少2 d。


3.5  疗效评估和并发症的管理  PE的疗效评估主要依据以下指标:(1)血小板计数:定义为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50×109/L)是病情改善的重要标志。(2)LDH水平:LDH水平下降提示溶血减轻。(3)器官功能评估:神经系统症状改善,肾功能改善等。PE最常见的副反应包括:感染和出血、输血相关过敏反应、引起的荨麻疹(0.7%~12.0%)或僵硬(1.1%~8.8%)、低钙血症引起的口周和四肢麻痹(1.5%~9.0%)、低血压(0.4%~4.2%)以及低血容量引起的头痛(0.3%~5.0%)或肌肉痉挛(0.4%~2.5%)。与PE相关的过敏反应,其中单个单位新鲜冰冻血浆的风险为1.4%。据报道,2.9%的妊娠发生了过敏反应,所有这些都是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替代液体时发生的。使用PE中的白蛋白或生理盐水作为替代液体可降低过敏反应的概率。


04血液透析在妊娠期TMA中的应用


HD在妊娠期TMA,如妊娠相关aHUS、TTP、HELLP综合征等中的应用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肾功能状态及胎儿情况综合决策。


4.1  治疗机制  HD通过清除体内多余的代谢废物和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改善肾功能和全身状态。在妊娠期TMA中,HD主要用于急性肾损伤的管理,同时为其他治疗手段(如PE)创造条件。


4.2  适应证  (1)急性肾损伤(AKI):当TMA导致严重AKI(如少尿、高钾血症、酸中毒、容量超负荷)时,需紧急HD。(2)顽固性高血压肺水肿:容量负荷过重且利尿剂无效时。(3)与其他协同治疗:对TTP或aHUS需优先启动PE每日1~1.5倍血浆量),必要时联合HD。


4.3  操作要点  HD在妊娠期TMA中的应用,是针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产前或产后患者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需兼顾母体安全与胎儿健康。(1)透析模式选择:在妊娠期间进行HD时,常见的选择包括使用生物相容性透析器的低流量和低效率HD。(2)透析液特点:妊娠期应适当调整HD处方,以增加透析清除率来适应胎儿生长;透析液钾浓度可维持在3 mmol/L以上,碳酸氢盐浓度应降至25 mmol/L;必要时可在透析液中补充钙和磷。(3)抗凝剂使用:在妊娠期患者中,需谨慎选择抗凝剂,以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应使用尽可能低剂量的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尽管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都不会通过胎盘屏障,也未发现与显著的胎儿不良影响相关,但低分子量肝素是妊娠患者中最常用的抗凝剂,推荐级别较高。(4)注意事项:透析期间血压应避免低于120/70 mmHg(1 mmHg=0.133 kPa),以免影响胎盘灌注;避免过度超滤:妊娠患者采用HD时,超滤量应充分考虑预测的孕期体重增加、羊水量和血压的变化。干体重需动态评估(尤其妊娠20周后),结合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和羊水量。


4.4  疗效评估和并发症管理  HD的疗效评估主要依据以下指标。(1)肾功能改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下降。(2)电解质平衡:纠正高钾血症和其他电解质紊乱。(3)液体管理:改善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症状。HD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出血风险增加、感染等。在妊娠期TMA患者中,需特别注意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


05结语与展望


妊娠期TMA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涉及多种病理机制,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PE与HD作为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孕妇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起着重要作用。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孕产妇的整体状况、妊娠周数、病情发展等因素。考虑到妊娠期中各个阶段对TMA的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探讨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方案。对不同孕期阶段的孕产妇,选择最适合的干预措施将对改善预后起到关键作用[19-20]。


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快速发展为了解TMA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能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监测为妊娠期TMA的诊疗提供更精准的依据。同时,定期跟踪大规模患者数据,将为疗效评估与安全性监测提供支持。此外,进一步研究PE和HD的联用效果,可能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在提升技术与改进设备性能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以保证治疗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必要。考虑到妊娠期TMA的多样性,未来应倡导更广泛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彭芳:起草文章;王懿春:指导撰写及修改文章


参考文献 略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年9月 第41卷 第9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