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预防新靶点:改善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或可降低发病风险│WSC卒迹•速递
2025-10-27

脑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被发现于十多年前,其功能依赖于脑脊液(CSF)的有效循环和引流。当这一过程受损时,大脑清除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和其他毒素的能力会下降,这可能会加速痴呆症的发展。近日,一项基于英国生物库的大型研究结果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5年第17届世界卒中大会(WSC)上公布,并同期发表于Alzheimer's & Dementia杂志。




图片

脑类淋巴系统功能

多年来,针对痴呆症及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帮助阐明脑类淋巴系统的作用机制。脑脊液由脉络丛(CP)持续产生,产生的压力推动其从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随后,脑脊液通过血管周围间隙(PVS)进入脑组织,并与组织间液进行交换。这一交换过程通过血管周围间隙促进大脑代谢废物的清除。

此前,脑类淋巴系统功能还仅限于在小鼠模型中开展研究。如今,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步使得在人类体内间接评估该系统成为可能。研究者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大规模人群的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成像标志物进行了量化分析。该研究旨在探究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脑小血管病的人群是否存在脑类淋巴引流功能受损,更重要的是,明确该功能受损是否可预测痴呆症的发生。

图片

基于MRI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人员检测了多种可作为脑脊液及脑类淋巴系统动力变化替代指标的MRI生物标志物,包括:

  • 血管周围间隙(PVS)体积:反映血管旁细小通道的大小。

  • 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测量水分子在血管周围间隙的运动情况,数值越高表明脑脊液清除效率越高。

  • 血氧水平依赖性信号与脑脊液流入动力学耦合(BOLD-CSF):反映脑血流与脑脊液从脊髓流入脑干过程的关联,耦合功能受损提示脑脊液及脑类淋巴液流动减少。

  • 脉络丛(CP)体积:脉络丛增大已被证实与脑脊液生成减少及废物清除能力下降相关。

该研究纳入44,384 名具有MRI数据的受试者,中位年龄65 岁,男性占比 47.9%。经过中位 5.3 年的随访,共有 133 名受试者发展为痴呆症。校正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后,基线时较高的 DTI-ALPS 值与较低的痴呆症风险相关(HR=0.866,95% CI:0.797-0.942,P=0.001)。

较高的脉络丛体积(校正后HR=1.185,95% CI:1.088-1.291,P

图片

血管损伤影响大脑废物清除

所有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均与多种影像学标志物所显示的脑类淋巴液流动受损相关。例如,收缩压升高与PVS体积增大、DTI-ALPS 值降低、脉络丛体积增大及 BOLD-CSF 耦合减弱相关(均为P

该研究作者、英国剑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卒中医学教授Hugh S. Markus博士指出,在探究痴呆症风险的潜在中介因素时,糖尿病的作用尤为突出。DTI-ALPS 值与脉络丛体积均在脑白质高信号、糖尿病病程与痴呆的关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这些影像学标志物还与心脏及动脉功能指标相关,包括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动脉硬化程度,尽管这些关联的强度各不相同。

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诱发痴呆症的潜在机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损伤脑内细小血管,进而导致脑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

Markus博士还提到,除研究中涉及的血管风险因素外,睡眠障碍也会干扰大脑废物清除系统。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是影响脑类淋巴系统功能、降低大脑毒性物质清除效率的重要因素。

图片

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科学项目主任Ozama Ismail博士对该研究评论道,该研究阐明了脑内血管变化、有害废物清除与痴呆症发病之间的复杂关联。这一发现或有助于我们确定未来痴呆症治疗及风险降低的靶点。

Ozama Ismail博士补充道,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心脏健康与大脑健康密切相关,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开展的美国POINTER研究近期证实,健康的饮食习惯与规律运动有助于延缓高风险人群的认知功能下降。研究人员计划在美国POINTER研究的一项子研究中纳入家庭睡眠评估,以探究生活方式干预能否改善睡眠质量。Ozama Ismail博士指出,脑类淋巴系统在睡眠期间活性最高。

总而言之,该研究数据表明,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成像标志物不仅能预测痴呆症风险,还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这为痴呆症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若能改善脑类淋巴液流动,或可降低痴呆症风险。

参考文献Pauline Anderson. Brain’s Waste Clearance System Implicated in Dementia.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