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
05HPV疫苗的安全性
HPV 疫苗的安全性评价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真实世界研究及不良反应监测。疫苗不良反应(AR)指合格疫苗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与疫苗接种有明确因果关系的有害反应,一般可预见,与剂量相关。疫苗所含的抗原和佐剂均可引起AR。疫苗不良事件(AE)指疫苗接种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但该事件未必与疫苗接种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严重不良事件(SAE)是指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出现死亡、危及生命、永久或严重的残疾或功能丧失、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延长住院时间等。
5.1 临床试验中的疫苗不良反应/事件 接种部位十分常见的AR依次为局部疼痛、肿胀和红斑;常见的AR有瘙痒和硬结。接种部位AR多发生于接种后15 d内,多为轻、中度,大多可自然缓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全身AR主要包括
5.2 上市后的疫苗不良反应/事件 目前,HPV疫苗自上市后全球接种已经超过了2亿人次,疫苗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与临床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包括局部和全身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HPV疫苗接种信息显示,中国女性接种HPV疫苗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轻微,严重反应罕见,安全性良好[46]。2022年WHO立场文件指出,疫苗上市后的监测显示,除了罕见的过敏反应之外,未发现相关的SAE。无科学证据支持不孕与HPV疫苗接种有关[2]。现有数据表明已上市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06HPV疫苗接种建议
6.1 一般人群接种
6.1.1 国外权威指南的推荐 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ACS)建议9~12岁常规接种,26岁以前如果尚未完整接种者建议补种,不建议26岁以上者补种[47]。2022年WHO立场文件推荐HPV疫苗接种的主要目标人群为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性;在可行、可负担且不占用主要目标人群或
6.1.2 我国HPV疫苗接种现状及推荐接种方案 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女性HPV感染的年龄段存在双峰现象(17~24岁和40~44岁)[48]。第一个感染高峰一般与性活跃相关,多为一过性感染。大约有50%的年轻女性在开始性行为后的3年内感染HPV[49]。青春期前(9~14)岁女童接种HPV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且此年龄段基本未发生HPV暴露,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预防效果更好[34, 41, 44-45]。
中国25~45岁女性高危型HPV感染高达19.9%[50]。随着年龄增大,免疫功能下降,对HPV的清除能力下降,或潜伏感染重新激活,持续感染或反复感染的概率增加。27~45岁女性,接种HPV疫苗后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非劣于16~26岁女性[6, 11]。针对24~45岁女性的2项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未感染HPV 16/18的24~45岁女性接种双价疫苗Cervarix或四价疫苗Gardasil,对持续6个月的HPV 16/18感染以及HPV 16/18相关的CIN2+均具有保护作用[39]。因此,27~45岁女性接种 HPV 疫苗仍可获益。
中国健康体检的男性人群HPV感染率为7.89%,门诊男性HPV感染率为52.45%,HIV阳性的男-男性接触者(MSM)HPV感染率为82.11%[51]。四价HPV疫苗可预防9~26岁男性感染HPV 6/11/16/18以及相关外生殖器病变的发生[52-53]。16~26岁男性接种九价HPV疫苗后HPV 31/33/45/52/58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对HPV 6/11/16和18的免疫应答非劣效于四价HPV[54]。丈夫HPV阳性是妻子发生子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55]。模型研究显示,引入男性接种HPV疫苗后,在男性接种率达到30%、女性接种率在50%~70%时就能达到WHO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56]。
结合我国女性高危型HPV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和HPV疫苗在9~45岁女性中的保护效力,以及我国接种政策和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低等现状作出如下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重点人群是9~14岁女性(推荐级别:1类)。(2)推荐27~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HPV疫苗(推荐级别:2A类)。(3)推荐9~26岁男性接种HPV疫苗(推荐级别:2A类)。
6.1.3 单剂次接种方案 2022年WHO立场文件指出,HPV疫苗中的病毒样颗粒(VLP)可能在淋巴结中停留数年,这可能是目前临床上观察到单剂次接种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机制。有证据显示单剂次的HPV疫苗对HPV感染的预防效果不劣于2剂次与3剂次的效果。作为一种超说明书接种方案,单剂次接种可用于9~20岁女性和男性[2]。多项研究发现,单剂次HPV疫苗对预防HPV16/18持续感染的保护效力高达95%~100%,与2剂次和3剂次保护效力相当[57-59],且单剂次疫苗接种后保护效力至少可持续10年[60]。模型研究表明,单剂次接种与不接种相比具有更高的人群健康获益和成本效益[61]。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26个国家宣布将HPV疫苗常规接种程序更新为单剂次程序[62]。
不过,目前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疫苗说明书均没有纳入单剂次接种的免疫程序。单剂次接种属于超说明书接种方案。
推荐意见:(1)优先推荐2剂次或3剂次HPV疫苗接种程序(推荐级别:2A类)。(2)根据有限的临床试验和模型研究证据以及WHO的建议,基于我国子宫颈癌防控的严峻形势及疫苗接种率较低的现状,9~20岁女性也可以采用单剂次疫苗接种程序,但其长久保护效果有待更多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证据支持(推荐类别:2B类)。
6.2 高危、特殊人群接种
6.2.1 既往感染HPV的女性 既往感染指基线检测时,血清学HPV抗体阳性而子宫颈拭子HPV DNA阴性。既往感染HPV 16/18高危型别的成年女性接种双价疫苗Cervarix,对预防HPV 16/18持续6个月感染及相关CIN2+的保护效力分别为72.3%和92.4%[63]。四价疫苗Gardasil对16~26岁既往感染者HPV 6/11/16/18相关的CIN1、CIN2、CIN3以及AIS的保护效力均为100%[64];对24~45岁既往感染者HPV 6/11/16/18持续感染、CIN及外生殖器病变总体保护效力为66.9%[25]。荟萃分析显示,既往感染HPV女性接种双价或四价疫苗对HPV l6/18持续6个月和12个月感染的保护效力分别为78%和80%,对CIN1+和CIN2+的保护效力分别为87%和85%[65]。欧洲
推荐意见:既往感染HPV并已转阴的女性,如果符合年龄条件,接种HPV疫苗仍有获益,应鼓励接种(推荐级别:2A类)。
6.2.2 目前正在感染HPV的女性 正在感染一种疫苗型别的女性,双价疫苗Cervarix预防HPV 16/18(另一种未感染型别)相关CIN2+的保护效力为90.0%[63]。中国的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正在感染非疫苗相关高危型HPV者,双价疫苗Cervarix对HPV 16/18持续12个月感染的保护效力为100%;但是对于正在感染其中一种疫苗型别的女性,未发现对另外一种型别一过性感染的保护作用[67]。双价疫苗Cervarix的4项大型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基线HPV其他12种高危亚型任何一种阳性,但HPV 16/18阴性者,疫苗对HPV 16/18持续6个月、12个月感染以及HPV 16/18相关CIN2+的保护效力分别为88.90%、88.20%和77.90%;基线HPV 16/18其中一种型别阳性者,疫苗对另外一种型别持续6个月、12个月感染以及HPV 16/18相关CIN2+的保护效力分别为81.60%、65.20%和91.80%;基线HPV 16/18阳性,但后续随访时转阴者,疫苗对预防该型别再次感染不具有保护作用[68]。接种九价疫苗不能降低已经感染的HPV型别所导致的子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率,但可以降低其他型别所致的子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率[69]。ESGO-EFC立场文件(2019)指出,对于当前正在感染HPV的妇女,接种HPV疫苗能保护她们免于感染其他病毒亚型或者再次感染同种病毒亚型[66]。2020年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不建议接种HPV疫苗前常规做HPV检测[70]。
推荐意见:目前存在HPV感染的女性,接种HPV疫苗对于尚未感染的疫苗相关型别仍具有保护作用,但对于正在感染的疫苗相关型别能否预防其自然清除后的再次感染仍缺乏充分的证据。符合年龄条件者,应鼓励接种。并且接种之前无需常规行细胞学及HPV检测(推荐级别:2A类)。
6.2.3 HPV相关病变治疗史人群 20~45岁诊断为CIN2~3并接受了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接种四价HPV疫苗者,疾病复发率(2.5%)明显低于未接种者(7.2%)[71]。因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锥切术且术后3个月的细胞学、HPV和
尽管很多研究都证实了锥切术后接种HPV疫苗可预防病变复发,但由于研究样本量均较小,缺乏多中心研究,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推荐意见:对于因HPV相关疾病接受治疗的适龄女性,推荐在治疗前或治疗后尽早接种HPV疫苗。而对于子宫颈癌患者,则需依据个人病情的稳定状况及整体健康条件来综合评判是否适宜接种HPV疫苗(推荐级别:2A类)。
6.2.4 遗传易感人群 遗传倾向因素可能在HPV感染的易感性、持续状态及子宫颈癌的演进中发挥影响作用。瑞典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GWAS)研究揭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家族中的变异,如HLA-DPB2等,与子宫颈癌的易感性存在显著联系,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应答间接促进子宫颈癌的发生[75]。研究发现,通过下调FBXW7基因的表达促进子宫颈癌细胞增殖[76]。针对中国人群的GWAS研究,新鉴定了两个基因:EXOC1和GSDMB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别与固有免疫反应及肿瘤细胞增殖过程相关[77]。
推荐意见:对于携带有特定遗传易感位点变异的适龄女性,例如HLA-D、EXOC1、GSDMB及FBXW7基因突变等,应当优先考虑接种HPV疫苗。建议在首次性生活前接种;已发生性行为者,也建议尽早进行疫苗接种(推荐级别:2B类)。
6.2.5 高危生活方式人群 HPV感染是子宫颈癌主要发病原因。研究发现,有吸烟史、饮酒史、性生活紊乱、2个以上性伴侣、性生活开始时间<18岁、长期口服避孕药、免疫功能异常等,可导致女性阴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高危型HPV感染风险[78]。
推荐意见:优先推荐高危生活方式的适龄女性尽早接种HPV疫苗(推荐级别:2A类)。
6.2.6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该人群涵盖HIV感染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肥胖、
6.2.6.1 HIV感染者 HIV感染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HPV病毒。HIV感染人群首剂接种HPV疫苗(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后28周对HPV 16和18的抗体阳转率94%~100%,并持续2~4年[79]。9~65岁HIV感染女性接种3剂四价HPV疫苗,与未接种疫苗者相比,可有效减少疫苗相关型别HPV持续感染和生殖器疣的发生率,并且在中位随访2年中未发现CIN2+病例[80]。WHO推荐对免疫功能低下和(或)HIV感染人群,无论年龄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状况如何均应接种至少2剂次疫苗(间隔至少6个月);如可行,应接种3剂次疫苗[2]。
推荐意见:优先推荐HIV感染的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推荐级别:2A类)。
6.2.6.2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自身免疫性炎症风湿病(AIIRD)是一组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导致慢性炎症和器官损伤的疾病。包括
推荐意见:推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适龄女性患者接种HPV疫苗(推荐级别:2A类)。
6.2.6.3 糖尿病、
推荐意见:对于糖尿病、肾衰竭接受血液透析的适龄女性患者,建议在病情允许时接种HPV疫苗。不推荐全身器官功能差、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接种HPV疫苗(推荐级别:2B类)。
6.2.6.4 器官/骨髓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接受实体器官移植(SOT)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患癌的概率更高,包括与HPV相关的肛门生殖器癌和
推荐意见:临床医师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依据疾病状况制定个体化接种策略。针对预期寿命较长的适龄女性,建议尽量在器官/骨髓移植前接种HPV疫苗;否则推荐移植术后1年接种。对于预期寿命较短者,不推荐接种(推荐级别:2B类)。
6.2.7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6.2.7.1 妊娠期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HPV疫苗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多项安全性研究数据显示接种双价HPV疫苗[91]、四价HPV疫苗[92-93]或九价HPV疫苗[94]均未发现不良妊娠结局增加。荟萃分析显示,在围产期或妊娠期间接触HPV疫苗没有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包括
2019年美国疫苗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以及2020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均提出,不建议孕妇接种HPV疫苗,但是接种疫苗前无需做妊娠检测[70, 97]。2022年WHO立场文件指出,不建议孕妇接种HPV疫苗,但尚未发现接种HPV疫苗与自然流产、死产、胎儿发育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如果妊娠期间意外接种了HPV疫苗,不建议终止妊娠[2]。
推荐意见:妊娠期或者近期有妊娠意愿的女性,不建议接种HPV疫苗。在接种期间发现妊娠,应该停止接种疫苗,推迟至
6.2.7.2 哺乳期 2019年美国ACIP、2020年ACOG、2022年WHO立场文件均指出哺乳期女性可接种HPV疫苗,HPV疫苗不影响母乳喂养的安全性[2,70, 97]。虽然目前临床试验尚未观察到血清HPV抗体经母乳分泌,但鉴于多种药物可经母乳分泌,且缺乏更多哺乳期女性接种HPV疫苗的安全性研究数据,哺乳期女性接种HPV疫苗应慎重[78]。
推荐意见:如无特殊需求,分娩后接种或补种HPV疫苗建议在哺乳期结束后进行(推荐级别:2B类)。
07HPV疫苗接种相关问题
7.1 疫苗的交叉保护作用 指接种疫苗后对非疫苗相关型别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接种双价疫苗Cervarix至少1剂次,对HPV 31/33/45/51持续6个月感染的保护效力分别为77.1%、43.1%、79.0%和25.5%。对于HPV31,33感染所致的CIN2+的保护效力分别为83.4%和76.3%[98]。接种双价疫苗Cervarix 3剂次后11年,对HPV 31/33/45感染的保护效力分别为64.1%,31.3%和79.6%[99]。苏格兰真实世界研究显示,12~13岁完整接种双价疫苗Cervarix 3剂次的女性,在20岁的首次子宫颈癌筛查中发现,对HPV 31/33/45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3.8%、79.1%和82.6%[33]。双价疫苗馨可宁的研究未发现对HPV 16/18以外的其他高危亚型的交叉保护作用[100]。系统回顾显示 ,部分研究观察到接种双价或四价疫苗对 HPV31和45的交叉保护作 用[101]。WHO 2022年立场文件指出,文献报道中对于非疫苗相关型别的交叉保护作用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其保护作用随着时间而衰减[2]。
7.2 疫苗的长期保护作用
7.2.1 双价疫苗Cervarix 16~17岁女性接种双价疫苗Cervarix后第7~12年,HPV 16及HPV 18血清学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和99.8%,血清学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是自然感染者的73.3倍和80.0倍[102]。10~14岁女性接种双价疫苗Cervarix后第10年末,所有接种对象HPV 16/18血清学抗体仍为阳性[103]。18~25岁接种3剂双价疫苗Cervarix者随访11年,预防HPV 16/18相关CIN2+的累积保护效力为97.4%[104]。18~25岁中国女性接种3剂双价疫苗Cervarix后随访10年,对HPV 16/18感染的保护效力为80.8%,对HPV 16/18感染相关的ASCUS+、CIN1+及CIN2+的保护效力为92.7%,94.8%及90.5%[105]。
7.2.2 四价疫苗Gardasil 16~23岁接种四价疫苗Gardasil的女性随访14年,未发现1例HPV 16/18相关的高级别病变[106]。20~45岁中国女性接种3剂四价疫苗Gardasil后随访13年,HPV 6/11/16血清学阳性率仍>92%,而HPV18血清学阳性率为84%;HPV 16/18相关CIN2+的保护效果达100%[107]。
7.2.3 九价疫苗Gardasil 9 9~15岁的男性和女性接种3剂次九价疫苗Gardasil 9后长达11年的随访发现,直到第126个月的时候,不同型别的血清学阳性率仍高达81.3%~97.7%(cLIA检测方法)或者94.9%~100%(IgG-LIA检测方法)。接种第3针之后最长第11年(中位数为10年),所有接种者均未发生疫苗型别相关的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以及生殖器疣[108]。丹麦、挪威和瑞典16~26岁女性接种3剂次九价疫苗Gardasil 9后长达12年的随访,疫苗型别相关CIN2+的保护效果达100%[109]。
7.2.4 HPV疫苗的免疫记忆 接种四价疫苗Gardasil 3剂次,并在第60个月加强接种1剂疫苗,第61个月时,血清学抗体水平为接种3剂次疫苗后1个月的1.3~4.2倍[110]。接种九价疫苗Gardasil 9 3剂次,并在第60个月加强接种1剂疫苗,第61个月时,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100%;血清学抗体水平为接种3剂次疫苗后1个月的1.65~4.88倍[111]。提示HPV疫苗可以诱导强劲的免疫记忆,可能跟疫苗的长期保护作用有关。WHO 2022 年立场文件指出,HPV疫苗长期保护作用的研究数据仍在不断积累中,目前尚无证据提示在完成HPV疫苗接种数年后需要强化接种[2]。
推荐意见:对于已完成HPV疫苗接种程序的女性,目前暂不推荐强化接种(推荐级别:2B类)。
7.3 已经完整接种了双价或四价疫苗是否可以再次接种九价疫苗 2023年国际癌症研究署(ICRA)的报告显示,全球和中国子宫颈癌患者中HPV 16/18占比为69.4%和69.1%,HPV 52/58/31/33/45占比为20.1%和22.9%[112-113]。接种四价疫苗第三剂12个月以上的12~26岁女性再次接种九价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抗HPV 31/33/45/52/58血清阳转率及GMTs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14]。ESGO-EFC立场文件(2019)指出,对于已经接种过双价或四价HPV疫苗的人群,采用九价疫苗进行再次接种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群体水平,考虑成本效益,不建议这样的免疫规划[66]。2020年ACOG不建议接种四价疫苗后再次接种九价疫苗[70]。九价疫苗Gardasil 9的说明书提到,如果完成3剂四价疫苗Gardasil接种后,拟再接种九价疫苗Gardasil 9,需要至少间隔12个月后才能开始接种,且接种剂次为3剂。
推荐意见:(1)双价或四价疫苗对于预防子宫颈癌已经有很好的效果,不建议在整体人群中,完整接种双价或四价疫苗的女性再次接种九价疫苗(推荐级别:2A类)。(2)研究显示年轻女性接种四价疫苗后再接种九价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免疫原性。鉴于九价疫苗比双价和四价疫苗对HPV(6/11)52/58/31/33/45感染有额外的保护作用,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曾接种过四价疫苗的女性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费继续接种九价疫苗(推荐级别:2B类)。(3)接种过双价疫苗的女性再次接种九价疫苗有共识推荐,但尚未有说明书支持(推荐级别:2B类)。
7.4 HPV疫苗能否互换接种 例如以四价或双价HPV疫苗开始接种程序,仅接种了一剂或两剂,余下剂次能否换用九价疫苗完成整个接种程序?
有观点认为,由同一厂商生产的针对相同疾病、含相似抗原的疫苗通常情况下可相互替换;不过,对于一次全程免疫的不同剂次,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品种疫苗缺乏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效力的数据[115]。2016年美国ACIP指出:如果以四价或双价HPV疫苗开始接种程序,余下剂次可以换用九价疫苗完成整个接种程序[116]。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混合接种组(1剂双价+1剂九价,或1剂九价+1剂双价),与2剂次的九价疫苗接种组进行比较。接种第2针后,两组9种疫苗相关型别的血清学阳转率均达到100%;抗体GMTs均有升高,其中混合接种组HPV16,18抗体GMTs更高,而2剂次九价疫苗组其他7种型别抗体GMTs更高。首剂接种双价疫苗后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高于首剂接种九价疫苗者;第2剂无论接种哪种疫苗,不良反应都没有区别[117]。WHO 2022年立场文件指出,有关3种HPV疫苗互换使用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或保护效力的数据十分有限,这些疫苗在特性、成分和适应证方面各不相同,应该尽量使用同种疫苗完成免疫程序。但是,如果不清楚之前接种何种疫苗,或者之前接种的疫苗已经无法获得,可以采用其他任何HPV疫苗完成剩下的剂次[2]。不过,目前疫苗说明书都特别指出“尚无临床数据支持与其他HPV疫苗互换使用”。
推荐意见:由于缺少临床研究数据及疫苗说明书的支持,不建议HPV疫苗互换接种(推荐级别:2B类)。
7.5 HPV疫苗接种后的筛查 接种HPV疫苗后仍需继续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其原因如下:(1)HPV疫苗有最合适的接种年龄,超过这个年龄,预防效果可能会降低;同时HPV疫苗对未感染疫苗相关HPV型别的人群保护效力较好,但对于存在HPV感染或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如多性伴、既往感染过疫苗相关HPV型别、免疫缺陷等)的人群有效性降低。(2)HPV疫苗是预防性疫苗,不能抑制或治疗已感染HPV型别及相关疾病,也不能预防所有HPV型别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进展。(3)少数子宫颈癌可能与HPV感染无关,特别是非HPV感染相关的一些特殊类型的子宫颈癌。(4)自2006年HPV疫苗上市以来,虽然长期随访研究发现HPV疫苗的保护作用至少持续10~14年,但目前尚无证据证实HPV疫苗具有终身保护效力。因此,子宫颈癌筛查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子宫颈癌二级预防措施,不能够被HPV疫苗接种所替代。但是,随着HPV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子宫颈癌筛查策略也需要相应调整。
推荐意见:基于现有证据,接种HPV疫苗人群的筛查与常规子宫颈癌筛查程序相同(推荐级别:2B类)。
7.6 HPV疫苗的额外保护作用
7.6.1 对AIN及肛门癌的保护作用 目前AIN以及肛门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男性,针对女性人群的研究较有限。一项针对16~26岁男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四价疫苗对疫苗型别相关的肛门生殖器病变的保护效力为90.4%,对疫苗型别HPV持续感染的保护效力为85.6%[52]。MSM接种四价HPV疫苗与未接种相比,能有效减少AIN2+的复发概率[118]。对于MSM人群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中位随访时间为9.5年),接种四价疫苗与对照组相比,AIN及肛门癌发病率分别为20.5/10万人年及906.2/10万人年[119]。对于27岁以上、有AIN2+病史且同时检测出HIV阳性的MSM群体,接种四价HPV疫苗能使肛门癌的风险降低60.77%[120]。丹麦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17岁以下接种HPV疫苗(包括四价、双价和九价)的女性与未接种者相比,AIN2+风险降低70%,而17~32岁接种疫苗的女性则未发现对AIN2+的保护作用[121]。
推荐意见:推荐肛门鳞状上皮癌高风险的适龄人群接种HPV疫苗(包括HIV阳性者,既往AIN病史者)(推荐级别:2B类)。
7.6.2 对生殖器疣的保护作用 HPV疫苗在预防生殖器疣方面也有显著效果。16~24岁、24~45岁女性接种四价疫苗,对于疫苗型别相关的生殖器疣的保护效力均达到100%[25, 37]。荟萃分析显示,女性接种HPV四价疫苗项目实施1~8年,15~29岁女性肛门生殖器疣发病率均明显降低;实施5~8年,15~24岁男性肛门生殖器疣发病率也明显降低,显示了群体保护作用[34]。
推荐意见:推荐生殖器疣高风险的适龄人群接种HPV四价或九价疫苗(推荐级别:2B类)。
7.6.3 对外阴和
推荐意见:推荐既往有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阴道鳞状上皮内病变病史者接种HPV疫苗(推荐级别:2B类)。
08HPV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8.1 禁止接种人群 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或存在注射本品后出现超敏反应症状经历者。
8.2 不推荐接种人群 不推荐接种人群指接种存在或可能存在潜在的接种风险。(1)不推荐妊娠期女性或备孕女性接种,建议推迟至妊娠期结束后再接种,哺乳期女性接种应谨慎。(2)不推荐存在肌肉注射高出血风险或禁忌证人群接种,如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子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应用指南(2025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41(10):990-100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