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指南丨解读《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5)》
2025-10-24
图片

//解读《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5)》

!

文章来源: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医眼科专科联盟.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5)[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 27(9):641-648.

作者单位: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医眼科专科联盟

第一作者: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医眼科专科联盟

通信作者:谢立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瞿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快速导读:

一、 共识核心要点概览

二、 详细分析与解读

三、 共识的亮点与意义总结

四、 给家长的关键提示(基于共识)

一键三连(点赞 关注 评论区留言)可获得共识思维导图高清版

一、共识核心要点概览


疾病认识: 明确将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归属于中医学“目劄”范畴。认为其核心病机是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并与心、肺、肾功能失调相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脾虚肝旺是常见证型。

诊疗思路: 强调 “辨证论治” 为核心,确立了主要的证型分类及相应的治法方药。

治疗原则: 以中药内服为主,并大力推荐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外治法,体现了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

特色与创新: 突出了 “身心同治”  “医教结合” 的理念,关注儿童的心理因素,并强调对家长的健康教育。


二、详细分析与解读


1. 病名与病因病机

中医病名: “目劄”。这个词准确描述了症状表现——眼睑(眼皮)不自主的频繁眨动。

核心病机: 肝脾失调,脾虚肝旺。

肝: “肝开窍于目”、“肝主风”。儿童生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肝气易亢盛,化风上扰,导致眼部肌肉抽动,即异常瞬目。

脾: “脾为后天之本”。儿童生理特点也是“脾常不足”。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荣于目,导致目失所养;脾虚也易生痰湿,与肝风结合,加重病情。

其他脏腑:

心: “心主神明”,学习压力、情绪紧张会耗伤心血,导致虚火上炎。

肺: 过敏体质(如过敏性结膜炎)的儿童,可从肺论治(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与眼相通)。

肾: 部分先天不足或久病及肾的患儿,可能与肾阴亏虚有关。

诱因: 共识明确指出,用眼过度(电子产品)、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学业、家庭关系)、过敏原刺激、饮食习惯不良(喜食肥甘厚味)等是现代重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不自主、频繁、快速的眨眼动作,可伴有眼干、眼痒、畏光、异物感等眼部不适。排除眼表器质性病变后,症状仍持续。

眼部检查: 共识强调必须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如裂隙灯检查),以排除倒睫、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屈光不正等眼部原发性疾病。这是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思想的体现,确保诊疗安全有效。

全身与情志评估: 关注患儿的饮食习惯、睡眠状况、情绪心理状态(是否易紧张、焦虑)、学习压力等。

鉴别诊断: 

重点与抽动障碍进行鉴别。异常瞬目可以是抽动障碍的早期或局部表现。共识指出,如果眨眼伴有耸肩、歪嘴、清嗓子等其他部位不自主抽动,或发声抽动,应优先考虑或同时诊断为抽动障碍,治疗方案需相应调整。

3. 辨证分型与治疗(核心内容)

共识确立了4个主要证型,这是临床诊疗的纲领。

图片

加减用药:

共识提供了常见的随症加减药物,如眼痒加蝉蜕、僵蚕祛风止痒;烦躁加钩藤、珍珠母平肝潜阳;纳差加焦三仙消食导滞。


4. 外治与其他疗法(体现中医特色)

共识高度重视非药物疗法,尤其是对于年龄小、服药困难的儿童。

①针灸治疗:

主穴: 睛明、攒竹、丝竹空、太阳、四白、风池、合谷、太冲。

配穴: 脾虚加足三里、三阴交;肝旺加行间;心火加神门。

特色针法: 可选用眼周浅刺、头皮针(舞蹈震颤区)等,刺激轻,患儿易接受。

②推拿疗法: 安全无创,易于推广。

头面部: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按揉睛明、攒竹等穴。

肢体: 清肝经、补脾经、揉按足三里、捏脊。

作用: 疏通局部经络,调和全身气血,平肝健脾。

③耳穴压豆:

常用穴:眼、肝、脾、心、神门、皮质下。通过持续刺激耳穴,调节相应脏腑功能。

5. 预防与调护(“治未病”思想)

这是本共识的一大亮点,强调医疗干预与生活管理相结合。

心理疏导: 告知家长切勿责备、提醒、过度关注患儿的眨眼动作,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和症状。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健康用眼: 严格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饮食调节: 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甜食及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巧克力、可乐),避免“助热生风”。

保证睡眠: 养成规律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三、共识的亮点与意义总结


  1. 系统性与规范性: 首次以专家共识的形式,将儿童异常瞬目的中医诊疗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清晰的证型分类和诊疗路径,提升了临床诊疗的规范性。

  2. 突出“病证结合”: 强调必须先进行现代医学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避免了误诊漏诊。

  3. 强调综合治疗: 构建了“中药内服+外治法+预防调护”的综合诊疗模式,特别是推拿、耳穴等疗法,患儿依从性高,丰富了治疗手段。

  4. 关注儿童身心健康: 将心理因素和家庭教育指导纳入诊疗常规,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与中医整体观高度契合。

  5. 实用性强: 提供的方药、穴位、调护建议都非常具体,可直接用于临床实践和家庭护理指导。


 四、给家长的关键提示(基于共识)


如果您的孩子有异常眨眼的情况,请参考以下步骤:

第一步:看眼科。 务必先到正规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排除眼部疾病。

第二步:找中医。 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可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进行辨证论治。

第三步:配合调护。 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饮食、作息、用眼和心理调节。家长的耐心和理解至关重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结论

//

COOC2025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5)》是一份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的文件。它根植于中医传统理论,紧密结合现代临床实际,为这一儿童常见问题提供了科学、全面、人性化的中医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医儿科在该领域的诊疗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图片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