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AHS 2025丨心肾代谢论坛:心局重开,共探心肾代谢破局之道
2025-10-23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2025年10月17日,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5)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5)心肾代谢论坛盛大召开。本次论坛以“心局重开——心肾代谢破局之道”为主题,汇聚国内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心血管-肾脏-代谢疾病的一体化管理新路径,旨在引领从"共病管理“到”多器官共护”的临床范式转变,通过早期干预和全程管理,为推动心肾代谢治疗的变革注入新动能。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瑞岩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以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为代表的整合医学理念,既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心肾代谢疾病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关键抓手,更是精准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升整体诊疗质量的核心路径。呼吁广大心内科医生,积极投身于心肾代谢疾病的全程管理,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中国心血管临床与学术事业迈向新高度。



图片






识局:降糖和减重进化论——心血管代谢管理的独立心肾获益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陆峰教授表示,当前国内外指南已形成明确共识:降糖药物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而不再仅仅着眼于基线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达标情况。由此可见,糖尿病现代管理理念已由「血糖控制为中心」迈向以「改善心血管结局为导向」。一项覆盖全国30个省市、纳入超过187万患者的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占比近1/3;其余一级预防人群中,心血管风险分层为极高危患者占比超过2/3。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绝大多数T2DM患者处于高危或极高危心血管风险状态,亟需推进治疗防线前移,尽早启用具有心肾代谢多重获益证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通过早期干预和科学管理,切实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陆峰教授进一步阐释,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RA独立于降糖和减重的心肾保护作用,已获多项研究证实: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


因此,心内科医生必须重新审视GLP-1RA的临床定位,不应仅将其视为“具有额外心肾获益的降糖药”,而应将其定义为“独立于降糖和减重,能够直接降低心血管和肾脏事件风险的心肾保护剂“。






破局利器:SMD管理新思路下,司美格鲁肽助力ASCVD防治破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孙艺红教授指出,我国冠心病合并T2DM共病现象十分普遍,此类患者预后通常更差。即便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降压、降脂、抗栓等常规治疗,仍面临较高的心血管残余风险,因此,T2DM的优化管理或成为进一步防控CVD的关键破局点。


今年EAS创新性提出SMD的概念,以及时阻止靶器官损伤为目标,强调T2DM和心肾疾病共管,着眼于打破单一疾病诊疗壁垒,进而推动心血管代谢综合管理。孙艺红教授介绍,在这一新理念下,司美格鲁肽凭借SUSTAIN 6、FLOW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研究构建起坚实的心-肾-代谢三重保护证据链,实现多靶器官保护的协同效应,助力达成SMD不同阶段管理目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






破局新选:从SOUL研究看司美格鲁肽片的心血管获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高秀芳教授表示,FDA、EMA、NMPA 等监管机构均要求创新药物临床评价时需确保心血管安全性,而司美格鲁肽片早已通过PIONEER 6研究跨过心血管安全性的“前置关卡”,更通过SOUL研究实现了从“安全性验证”到“获益性确证”的跨越: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口服司美格鲁肽片能显著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CVD)和/或慢性肾脏病(CKD)的T2DM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达14%,且各关键组分(MACE、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心血管死亡)风险呈现一致性下降趋势。此外,研究进一步发现,口服司美格鲁肽片的心血管获益不受多种基线特征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使用情况的影响。 


高秀芳教授强调,口服司美格鲁肽片的便捷性与其明确的心血管获益相结合,彻底打破了「针剂才能保护心血管」的刻板印象,为临床提供了强有力的新选择。






直面未竟之局,共商破局之道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对于管理合并T2DM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实践中最大的‘局’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破局“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一致认为,当前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疾病认知的局限性与多学科管理协同不足,具体而言:

  • 在疾病复杂性层面,合并T2DM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通常更重、进展更快,甚至可能出现对传统降脂治疗的“钝化”效应;提示临床需超越单一危险因素控制,转向综合管理策略。

  • 在“知”的层面,当前临床未能充分认识到心肾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全身性、进展性的疾病群,临床诊疗仍局限于单病种诊疗思维;同时,对GLP-1RA独立于降糖与减重之外的心肾保护作用认知不足。

  • 在“行”的层面,专科细分导致诊疗碎片化,心内科、肾内科及内分泌科等不同科室间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共识和路径,致使大量明确适应症的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指南推荐的综合管理。


专家指出,GLP-1RA等创新药物的出现为改变这一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认为其不仅是治疗手段的革新,更是推动诊疗理念转型与打破学科壁垒的催化剂。凭借坚实的循证证据,尤其是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的支持,这类药物展现了超越降糖与减重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作用,促使临床医生超越传统单病种思维,转向以“心肾代谢整体管理”为核心的诊疗模式。讨论最后,专家一致认为,心内科医生应作为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主力军,勇于承担起综合管理的责任,积极、规范地应用具有明确心、肾、代谢获益的GLP-1RA,从而最终实现“知行合一”,为疾病管理破局。






破局之匙:聚焦肥胖,中国心血管医生对体重管理责无旁贷


中山大学附属纪念医院耿登峰教授将焦点聚焦于肥胖这一重要且可改变的心血管风险因素上,耿教授表示,我国超重/肥胖现状严峻,肥胖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国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在此背景下,心内科医生应积极介入合并肥胖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重管理,以改善其心血管结局。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SELECT研究证实,在超重/肥胖合并CVD的非糖尿病人群中,司美格鲁肽2.4mg(减重版)可显著降低MACE风险达20%,并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复合心力衰竭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方面均呈现出一致获益。这一发现将肥胖管理提升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战略高度。耿登峰教授强调,中国心血管医生应主动将规范化的体重管理纳入临床常规,这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改善患者心血管结局、实现关口前移的 "破局之匙"。






总结

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传统的单一危险因素干预,逐步转向以“心-肾-代谢”为核心的全程管理。在这一进程中,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RA,凭借其在心血管、肾脏及代谢方面的多重获益与坚实证据链,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不仅为心肾代谢疾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破局利器”,其口服剂型的证据积累更打破了给药方式的局限,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心局”已开,前路亦明朗,心内科医生作为心血管事件链的“守门人”,必须率先转变角色,主动承担起心肾代谢综合管理的责任,将肥胖管理、早期应用具有心肾获益的创新药物等策略,全面整合于常规临床实践,共同开启中国心肾代谢疾病管理的新篇章,助力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