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免疫球蛋白A

图:建议总结
PART 1:诊断推荐意见
(一)分类标准
采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儿童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PRINTO)/欧洲儿童风湿病学会(PReS)认可的2008年Ankara分类标准诊断儿童IgAV(良好实践声明,GPS)。
具体标准:必须存在以下肢为主的紫癜或瘀点,并满足至少1项附加条件:
组织病理学特征(典型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伴IgA为主沉积,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IgA为主沉积);
肾脏受累(满足以下任1项:24小时尿蛋白>0.3g;随机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mmol;
备注:需注意与不典型病例鉴别,分类标准不可直接替代临床诊断。
(二)辅助检查推荐
1. 影像学检查
怀疑肠套叠或肠穿孔时,首选腹部超声或腹部X线检查(强推荐,证据等级低);若超声或X线结果不明确,可进一步行
依据:IgAV胃肠道受累发生率50%-75%,超声可显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肠蠕动减弱,部分伴少量
2. 消化道
不推荐常规行消化道内镜检查(GPS);对于严重胃肠道受累(如持续剧烈腹痛、急性大量消化道出血或反复出血)需进一步鉴别诊断时,可考虑内镜检查(条件性推荐,证据等级低)。
依据:内镜下可见胃肠道黏膜紫癜、糜烂、溃疡,以小肠受累最常见且严重,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溃疡为特征性表现,但相关研究多为小样本回顾性观察,证据质量低;仅在无皮肤紫癜、仅表现消化道症状且需鉴别其他疾病时使用,且活检罕见典型IgA沉积,不可单独依据内镜诊断IgAV。
3. 皮肤活检
疑似IgAV或
依据:典型病例无需活检;活检应选取发病24小时内的新皮疹,陈旧皮疹可能出现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渗漏,影响免疫荧光结果;皮肤活检IgA阳性对IgAV诊断敏感性81%、特异性83%,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诊断。
4. 肾活检
满足以下任一情况的IgAV患儿,建议行肾活检(GPS):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73m²);
持续轻/中度蛋白尿(定义:中度蛋白尿:晨尿蛋白/肌酐比值1-2mg/mg或100-250mg/mmol,或24小时尿蛋白25-50mg/kg,持续2-4周;轻度蛋白尿:晨尿蛋白/肌酐比值0.2-0.5mg/mg或20-50mg/mmol,或24小时尿蛋白150mg-25mg/kg,持续12周)。
依据:IgAV肾受累发生率20%-80%,仅2%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KD),但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eGFR降低、肾活检示新月体肾炎(ISKDC分级Ⅲ-V级)是不良预后危险因素;早期肾活检有助于指导治疗,报告应同时包含ISKDC分级及MEST-C评分。
PART 2:治疗推荐意见
(一)
1. 治疗性使用
严重胃肠道受累(如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强推荐,证据等级中);关节受累(如关节肿胀、疼痛影响活动):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条件性推荐,证据等级中);IgAV肾炎(IgAVN):参考《IPNA儿童
用法:
口服:腹痛患儿首选
静脉:严重胃肠道症状(如持续腹痛、肠出血、肠系膜血管炎、
2. 预防性使用
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IgAV皮疹复发(强推荐,证据等级低);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IgAV肾受累(强推荐,证据等级中)。
依据:两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糖皮质激素不能降低皮疹复发率(1个月后两组无差异);多项Meta分析(含中国人群数据)表明,激素组与对照组6个月内肾受累发生率(22.2% vs 26.3%)、6个月后肾受累发生率(10.9% vs 12.6%)无统计学差异,无法预防肾损伤。
(二)其他免疫抑制剂
霉酚酸酯(MMF):对于糖皮质激素耐药(足量激素治疗3天症状无缓解)或激素依赖(减量过程中复发≥2次)的严重胃肠道受累患儿,可考虑使用(条件性推荐,证据等级极低);用法:20-30mg/(kg・d),分2次口服,症状缓解1个月后逐渐减量,总疗程3个月。
IgAVN免疫抑制剂使用:参考《IPNA儿童IgA肾病及IgAVN诊疗推荐》(GPS)。
依据:MMF治疗激素耐药性胃肠道受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患儿症状缓解中位时间3天(1-14天);CTX治疗肺出血的病例系列研究显示,合并
(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IVIG(条件性推荐):
糖皮质激素耐药或有激素使用禁忌证的严重胃肠道受累(证据等级中);
出血性大疱性皮疹(证据等级极低);
脑血管炎(证据等级极低)。
用法:可选方案:1g/(kg・d)连用2天,或2g/(kg・d)单次使用,或400mg/(kg・d)连用5天。
依据:Meta分析显示,IVIG联合激素较单用激素可降低腹痛评分(MD=-1.74)、缩短血便持续时间、减少住院天数(MD=-5.12),6个月复发率更低(OR=0.15);但IVIG存在潜在肾损伤风险且费用较高,不做强推荐。
(四)
不推荐常规使用血浆置换治疗严重IgAV(强推荐,证据等级低)。依据:血浆置换可能短期改善严重IgAVN患儿蛋白尿及肾功能,但长期缓解率与激素+CTX方案无差异(6个月缓解率 87% vs 77%);且为有创操作,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感染及高费用风险,仅在无其他治疗选择的极危重症患儿中酌情考虑。
PART 3:预后推荐意见
IgAV短期预后主要与胃肠道及重要器官(如肺、脑)受累程度相关(GPS);IgAV长期预后主要由肾脏受累严重程度决定(强推荐,证据等级低)。
依据:短期不良事件多为胃肠道并发症(肠套叠、穿孔);长期不良预后(如ESKD)与以下因素相关:发病年龄大(加权均数差=1.77岁)、eGFR降低(WMD=-23.93mL/(min・1.73m²))、初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OR=1.74)或肾炎-肾病综合征(OR=4.47)、肾活检示新月体肾炎(ISKDCⅢ-V级,OR=3.85);心、肺、脑、睾丸等器官受累虽少见,但也与预后相关。
PART 4:健康教育推荐意见
(一)
目前无证据表明食物过敏是IgAV病因,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组胺药或抗过敏治疗(GPS)。
依据:IgAV发病机制为IgA1异常糖基化(半乳糖缺陷型IgA1增多)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属于Ⅲ型超敏反应;食物过敏多为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两者机制不同;中国研究显示IgAV患儿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高,但无证据表明其与疾病相关,且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不能诊断食物过敏。
(二)饮食建议
胃肠道受累患儿需调整饮食:轻度腹痛者予清淡、低渣、易消化饮食;严重腹痛、呕吐或消化道出血者需短期禁食,予
依据:无证据表明饮食因素导致IgAV发病或进展;6个月随访研究显示,正常动物蛋白摄入组与限制组的皮疹复发率、疾病复发率、肾受累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长期限制可能影响儿童营养发育。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