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 | 2025年中国儿童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诊疗指南推荐意见
2025-10-16


前言


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IgAV,曾称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我国临床仍常使用“过敏性紫癜”这一旧称,不仅导致诊疗认知误区,各地治疗方案也差异显著。近年来,儿童IgAV领域新研究、循证证据不断涌现,为规范诊疗提供了新依据。


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联合中国儿童风湿免疫病联盟,组织全国儿科风湿免疫、肾脏、流行病学等领域23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开展循证专家共识——通过系统文献检索、GRADE证据分级,经两轮德尔菲投票及共识会议论证,最终制定指南,旨在为儿科医生提供统一、科学的诊疗推荐,进一步改善儿童IgAV诊疗质量与预后。

图片

图:建议总结


PART 1:诊断推荐意见

(一)分类标准

采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儿童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PRINTO)/欧洲儿童风湿病学会(PReS)认可的2008年Ankara分类标准诊断儿童IgAV(良好实践声明,GPS)。


具体标准:必须存在以下肢为主的紫癜或瘀点,并满足至少1项附加条件:

  • 腹痛(多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可伴呕吐消化道出血);

  • 组织病理学特征(典型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伴IgA为主沉积,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IgA为主沉积);

  • 关节炎或关节痛(多累及膝、踝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可伴关节肿胀);

  • 肾脏受累(满足以下任1项:24小时尿蛋白>0.3g;随机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mmol;尿沉渣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或见红细胞管型;尿试纸条潜血≥2+)。


备注:需注意与不典型病例鉴别,分类标准不可直接替代临床诊断。


(二)辅助检查推荐

1. 影像学检查

怀疑肠套叠或肠穿孔时,首选腹部超声或腹部X线检查(强推荐,证据等级低);若超声或X线结果不明确,可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强推荐,证据等级低)。


依据:IgAV胃肠道受累发生率50%-75%,超声可显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肠蠕动减弱,部分伴少量腹水;X线可提示黏膜皱襞增厚、“指压征”、肠间隙增宽;CT能更清晰显示节段性肠壁水肿、狭窄及周围腹水,但常规不推荐所有患儿行影像学检查,仅用于排查严重并发症(肠套叠发生率0.4%-10.2%,多为回-回型;肠穿孔发生率<1%)。


2. 消化道内镜检查

不推荐常规行消化道内镜检查(GPS);对于严重胃肠道受累(如持续剧烈腹痛、急性大量消化道出血或反复出血)需进一步鉴别诊断时,可考虑内镜检查(条件性推荐,证据等级低)。


依据:内镜下可见胃肠道黏膜紫癜、糜烂、溃疡,以小肠受累最常见且严重,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溃疡为特征性表现,但相关研究多为小样本回顾性观察,证据质量低;仅在无皮肤紫癜、仅表现消化道症状且需鉴别其他疾病时使用,且活检罕见典型IgA沉积,不可单独依据内镜诊断IgAV。


3. 皮肤活检

疑似IgAV或皮疹不典型(如无紫癜、皮疹形态异常)时,建议行皮肤活检以辅助诊断或排除其他疾病(GPS)。


依据:典型病例无需活检;活检应选取发病24小时内的新皮疹,陈旧皮疹可能出现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渗漏,影响免疫荧光结果;皮肤活检IgA阳性对IgAV诊断敏感性81%、特异性83%,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诊断。


4. 肾活检

满足以下任一情况的IgAV患儿,建议行肾活检(GPS):

  •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病范围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50mg/kg或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00mg/mmol);

  •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73m²);

  • 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同时存在高血压血尿、蛋白尿,伴急性肾损伤);

  • 持续轻/中度蛋白尿(定义:中度蛋白尿:晨尿蛋白/肌酐比值1-2mg/mg或100-250mg/mmol,或24小时尿蛋白25-50mg/kg,持续2-4周;轻度蛋白尿:晨尿蛋白/肌酐比值0.2-0.5mg/mg或20-50mg/mmol,或24小时尿蛋白150mg-25mg/kg,持续12周)。


依据:IgAV肾受累发生率20%-80%,仅2%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KD),但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eGFR降低、肾活检示新月体肾炎(ISKDC分级Ⅲ-V级)是不良预后危险因素;早期肾活检有助于指导治疗,报告应同时包含ISKDC分级及MEST-C评分。


PART 2:治疗推荐意见


(一)糖皮质激素

1. 治疗性使用

严重胃肠道受累(如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强推荐,证据等级中);关节受累(如关节肿胀、疼痛影响活动):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条件性推荐,证据等级中);IgAV肾炎(IgAVN):参考《IPNA儿童IgA肾病及IgAVN诊疗推荐》使用(GPS);严重皮肤受累(快速进展性紫癜、出血性大疱、溃疡或坏死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睾丸炎、脑血管炎、肺出血及其他严重器官受累或危及生命的血管炎: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强推荐,证据等级低)。


用法:

口服:腹痛患儿首选泼尼松1-2mg/(kg・d)(最大剂量60mg/d),连用1-2周后,逐渐减量1-2周停药;

静脉:严重胃肠道症状(如持续腹痛、肠出血、肠系膜血管炎、胰腺炎)或无法口服者,予甲泼尼龙5-10mg/(kg・d)、地塞米松0.3mg/(kg・d)或氢化可的松5-10mg/kg/次(每4-8小时重复);危重症者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0-30mg/(kg・d)(最大1000mg/d),连用3天,必要时1-2周后重复,症状控制后过渡为口服并逐渐减量,总疗程2-4周,避免不必要延长。


2. 预防性使用

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IgAV皮疹复发(强推荐,证据等级低);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IgAV肾受累(强推荐,证据等级中)。


依据:两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糖皮质激素不能降低皮疹复发率(1个月后两组无差异);多项Meta分析(含中国人群数据)表明,激素组与对照组6个月内肾受累发生率(22.2% vs 26.3%)、6个月后肾受累发生率(10.9% vs 12.6%)无统计学差异,无法预防肾损伤。


(二)其他免疫抑制剂

霉酚酸酯(MMF):对于糖皮质激素耐药(足量激素治疗3天症状无缓解)或激素依赖(减量过程中复发≥2次)的严重胃肠道受累患儿,可考虑使用(条件性推荐,证据等级极低);用法:20-30mg/(kg・d),分2次口服,症状缓解1个月后逐渐减量,总疗程3个月。


环磷酰胺(CTX):对于肺出血、激素耐药的严重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炎及其他严重器官受累患儿,可考虑使用(条件性推荐,证据等级极低);优先选择静脉冲击治疗,具体剂量需根据体重及病情调整。


IgAVN免疫抑制剂使用:参考《IPNA儿童IgA肾病及IgAVN诊疗推荐》(GPS)。


依据:MMF治疗激素耐药性胃肠道受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患儿症状缓解中位时间3天(1-14天);CTX治疗肺出血的病例系列研究显示,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使用后生存率显著提高(8例插管患儿中3例用CTX均存活,5例单用激素2例死亡),但现有证据多为小样本病例报告,质量较低。


(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IVIG(条件性推荐):

  • 糖皮质激素耐药或有激素使用禁忌证的严重胃肠道受累(证据等级中);

  • 出血性大疱性皮疹(证据等级极低);

  • 脑血管炎(证据等级极低)。


用法:可选方案:1g/(kg・d)连用2天,或2g/(kg・d)单次使用,或400mg/(kg・d)连用5天。


依据:Meta分析显示,IVIG联合激素较单用激素可降低腹痛评分(MD=-1.74)、缩短血便持续时间、减少住院天数(MD=-5.12),6个月复发率更低(OR=0.15);但IVIG存在潜在肾损伤风险且费用较高,不做强推荐。


(四)血浆置换

不推荐常规使用血浆置换治疗严重IgAV(强推荐,证据等级低)。依据:血浆置换可能短期改善严重IgAVN患儿蛋白尿及肾功能,但长期缓解率与激素+CTX方案无差异(6个月缓解率 87% vs 77%);且为有创操作,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感染及高费用风险,仅在无其他治疗选择的极危重症患儿中酌情考虑。


PART 3:预后推荐意见

IgAV短期预后主要与胃肠道及重要器官(如肺、脑)受累程度相关(GPS);IgAV长期预后主要由肾脏受累严重程度决定(强推荐,证据等级低)。


依据:短期不良事件多为胃肠道并发症(肠套叠、穿孔);长期不良预后(如ESKD)与以下因素相关:发病年龄大(加权均数差=1.77岁)、eGFR降低(WMD=-23.93mL/(min・1.73m²))、初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OR=1.74)或肾炎-肾病综合征(OR=4.47)、肾活检示新月体肾炎(ISKDCⅢ-V级,OR=3.85);心、肺、脑、睾丸等器官受累虽少见,但也与预后相关。


PART 4:健康教育推荐意见

(一)食物过敏与抗过敏治疗

目前无证据表明食物过敏是IgAV病因,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组胺药或抗过敏治疗(GPS)。


依据:IgAV发病机制为IgA1异常糖基化(半乳糖缺陷型IgA1增多)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属于Ⅲ型超敏反应;食物过敏多为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两者机制不同;中国研究显示IgAV患儿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高,但无证据表明其与疾病相关,且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不能诊断食物过敏。


(二)饮食建议

胃肠道受累患儿需调整饮食:轻度腹痛者予清淡、低渣、易消化饮食;严重腹痛、呕吐或消化道出血者需短期禁食,予肠外营养支持(GPS);不推荐长期限制动物蛋白摄入(强推荐,证据等级极低)。


依据:无证据表明饮食因素导致IgAV发病或进展;6个月随访研究显示,正常动物蛋白摄入组与限制组的皮疹复发率、疾病复发率、肾受累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长期限制可能影响儿童营养发育。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