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IFD)是
临床资料
基本资料
男性,20岁。主诉反复
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
中度贫血貌,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可见脓点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 0.87×109/L,中性粒细胞(N)0.05×109/L,淋巴细胞(L) 0.81×109/L,
骨髓相关检查:骨髓(胸+髂):增生减低骨髓象,未见巨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比例85%,CD34 0.05%;FISH:(-);二代测序:未见异常克隆;
【辅助检查】
胸部CT:右肺上叶后段少许斑片状模糊影;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实性结节
入院诊断
治疗过程
首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及抗真菌治疗:预处理方案:FlU+TBI,GvHD预防方案:PTCY+ATG。2025年2月11日输注供者细胞,供者为其父亲。+11d:粒细胞、血小板植入。+14d:血常规示WBC 4.82×109/L,N 3.81×109/L,Hb 67 g/L,PLT 67×109/L,头颅CT、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予办理出院。+17d:发热,体温39℃,伴
二次移植治疗及抗真菌治疗:预处理方案:BU+miniCTX+ATG。先后予

图1.治疗前皮下结节及活检镜下

图2. 治疗后皮肤转归情况
治疗结果
7月7日、7月19日复查CT,肺部病灶未增加(图4),维持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雾化治疗至7月31日。患者出院后予以艾沙康唑口服治疗。+3月余:无发热,无明显

图3. 治疗前胸部CT影像资料(6月10日检查结果)

图4. 治疗后肺部病灶转归情况(左为7月7日检查结果,右为7月19日检查结果)
资料分析
本资料报道了一例allo-HSCT后产菌核枝顶孢菌属感染。患者短期内进行两次allo-HSCT治疗,术后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生IFD高危因素。二次移植前使用三唑类药物进行抗真菌预防性治疗,预防后发生突破性产菌核枝顶孢感染。产菌核枝顶孢感染是allo-HSCT术后少见的致命真菌感染,常累及皮肤、肺部等,与皮肤红斑、肺部病灶等症状相符。本例患者经皮肤穿刺培养及活检、质谱检测明确产菌核枝顶孢感染,给予足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皮肤感染及肺部病灶逐渐好转,疗效较为理想。
HSCT后预防后突破性IFD的诊疗要点
流行病学特征
抗真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可显著降低 IFD 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但仍有1%~40%的患者在预防后发生IFD,即预防后突破性IFD(bIFD)。接受抗真菌预防的高危患者bIFD的发病率为1%~42%,曲霉、念珠菌、毛霉是常见病原真菌4,少见真菌不容忽视。
诊疗要点
bIFD诊疗要点
临床建议当接受抗真菌预防的高危患者出现IFD相关症状和体征,且广谱抗生素使用无效,应考虑bIFD4。
怀疑发生bIFD且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尽快启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根据预防用药种类选择经验治疗药物。若既往接受三唑类或棘白菌素类药物预防,建议选择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其他药物治疗4。已启动经验性抗bIFD治疗的危重患者,在获得更多诊断证据后,应结合经验性治疗疗效评估如何调整治疗方案。非重症患者获得bIFD诊断依据后,应结合患者预防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真菌检测结果,分析突破感染原因及可能致病菌,选择广谱、强效的抗真菌治疗方案4。
少见真菌感染的诊疗要点:
枝顶孢属在环境中普遍存在,是一种机会致病菌5,常引起浅表感染6,但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中可能引发播散性感染,且致死率高。
明确诊断需从感染部位分离枝顶孢菌属,只有在病程进展后,血液培养可呈阳性。枝顶孢菌属生长缓慢7,培养1-2周后方可进行检测。由于枝顶孢在形态学上与镰刀菌属等难以区分,需且缺乏可靠的序列信息,易漏诊或误诊8。因此,对于抗真菌预防后仍出现皮肤感染等病灶表现的患者,需考虑是否为少见真菌感染,如镰刀菌属、枝顶孢菌属突破性感染,还需注意与其他类似真菌(如镰刀菌属、拟青霉菌属)进行鉴别6。
枝顶孢菌属感染的规范治疗方案尚未明确。基于当前临床结果,建议使用三唑类、两性霉素B类药物治疗;经治疗仍有局限病灶不能消除,可考虑手术治疗7;对于播散性感染,拔除导管有助于控制感染。
总结
对于HSCT患者,随着抗真菌预防的广泛应用,临床需时刻警惕由少见真菌引起的预防后突破性IFD的发生。预防后突破性IFD患者,应根据患者危险程度及既往预防用药情况,尽早启动治疗。本资料中通过皮肤病变组织穿刺
专家简介

王顺清 教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兼血液内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免疫缺陷与感染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血液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专委会委员
Blood中文版和《血栓与止血学》编委

杨方方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广州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肿瘤与微生态血液学组青年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