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特应性皮炎瘙痒如何用药?指南给出阶梯方案
2025-10-09

编者按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谱覆盖全年龄段,老年群体(>60 岁)AD 患者因皮肤生理功能衰退(如角质层含水量下降、神经感觉异常)、共病较多(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多药联用等特点,瘙痒症状往往更显著且顽固,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规范用药是缓解老年AD瘙痒、减少复发及降低并发症的核心手段。本文基于国内最新专家共识与指南,系统梳理老年AD瘙痒的外用及系统用药方案、阶梯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参考。






一、老年特应性皮炎瘙痒的治疗用药


老年AD瘙痒治疗以 “控制炎症、修复屏障、抑制神经病理性瘙痒” 为核心,分为外用药物与系统药物两大类,需兼顾疗效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如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

(一)外用药物:一线基础治疗

外用药物是老年AD 瘙痒的首选方案,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系统暴露风险,具体分类及推荐如下表所示:

表1 老年特应性皮炎瘙痒常用外用药物


(二)系统药物:中重度瘙痒或外用无效时选用

系统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瘙痒(NRS 评分≥7分)、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或皮损泛发的老年AD患者,需严格评估肝肾功能、共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具体分类及推荐如下表所示:

2 老年特应性皮炎瘙痒常用系统药物



二 、老年特应性皮炎瘙痒的阶梯治疗策略


基于瘙痒严重程度(结合NRS 评分及对睡眠的影响),采用 “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的阶梯治疗原则,同时兼顾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共病、用药史),具体策略如下:

(一)轻度瘙痒(NRS 评分1-3分,不影响睡眠)

核心目标:控制症状、修复皮肤屏障,预防进展;

推荐方案:以外用药物为主,可选用弱中效TCS(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 1 次,或 TCI(如 0.03% 他克莫司软膏)每日 2 次;联合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如凡士林、尿素乳膏)每日 2-3 次,修复皮肤屏障;

辅助措施:若夜间瘙痒轻微,可酌情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mg / 晚),避免镇静作用影响日间活动。


(二)中度瘙痒(NRS 评分4-6分,影响睡眠但可耐受)

核心目标:快速缓解瘙痒、改善睡眠,减少搔抓导致的皮损加重;

推荐方案:

外用药物:弱中效TCS(如糠酸莫米松凝胶)联合 TCI(如吡美莫司乳膏),每日各 1 次,交替使用(如早晨 TCS、夜间 TCI);

系统药物:优先选用米氮平7.5mg / 晚(改善睡眠 + 止痒),或普瑞巴林 75mg/d(尤其合并神经病变者);若外用 + 口服药物无效,可短期(≤7 天)口服泼尼松(0.3mg/kg/d);

监测重点:监测米氮平引发的镇静及体重变化,普瑞巴林引发的水肿


(三)重度瘙痒(NRS 评分≥7分,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核心目标:快速控制症状、避免并发症(如皮肤感染、焦虑抑郁);

推荐方案:

一线选择: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或JAK抑制剂(乌帕替尼 / 阿布昔替尼),适用于无禁忌证的患者;

二线选择: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2.5mg/kg/d),或阿片受体调节剂(如纳曲酮 50mg/d),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

应急处理:若瘙痒急性加重,可短期(3-5天)口服泼尼松(0.5mg/kg/d),症状缓解后迅速过渡至常规治疗;

多学科协作:联合老年科评估共病风险,精神心理科干预焦虑抑郁,减少“瘙痒 - 搔抓 -焦虑” 恶性循环。




三、用药安全与管理建议


老年AD瘙痒用药需遵循 “个体化、低剂量起始、密切监测” 原则,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 关注相互作用:注意免疫抑制剂、米氮平等与老年常用药(降压、降糖药)的相互作用。

  • 监测肝肾功能:使用甲氨蝶呤、JAK抑制剂等前后需评估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与血常规。

  • 处理不良反应:如出现TCS所致皮肤萎缩,应及时换用TCI;口服药致嗜睡者可改为睡前服用。

  • 坚持维持治疗:症状控制后,应采用主动维持疗法(如每周2次外用TCI/TCS联合日常保湿)以预防复发。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