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老年AD瘙痒治疗以 “控制炎症、修复屏障、抑制神经病理性瘙痒” 为核心,分为外用药物与系统药物两大类,需兼顾疗效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如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
外用药物是老年AD 瘙痒的首选方案,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系统暴露风险,具体分类及推荐如下表所示:
表1 老年特应性皮炎瘙痒常用外用药物
系统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瘙痒(NRS 评分≥7分)、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或
表2 老年特应性皮炎瘙痒常用系统药物
基于瘙痒严重程度(结合NRS 评分及对睡眠的影响),采用 “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的阶梯治疗原则,同时兼顾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共病、用药史),具体策略如下:
核心目标:控制症状、修复皮肤屏障,预防进展;
推荐方案:以外用药物为主,可选用弱中效TCS(如
辅助措施:若夜间瘙痒轻微,可酌情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
核心目标:快速缓解瘙痒、改善睡眠,减少搔抓导致的皮损加重;
推荐方案:
外用药物:弱中效TCS(如
系统药物:优先选用
监测重点:监测米氮平引发的镇静及体重变化,普瑞巴林引发的
核心目标:快速控制症状、避免并发症(如皮肤感染、焦虑抑郁);
推荐方案:
一线选择: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或JAK抑制剂(乌帕替尼 / 阿布昔替尼),适用于无禁忌证的患者;
二线选择: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2.5mg/kg/d),或阿片受体调节剂(如纳曲酮 50mg/d),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
应急处理:若瘙痒急性加重,可短期(3-5天)口服泼尼松(0.5mg/kg/d),症状缓解后迅速过渡至常规治疗;
多学科协作:联合老年科评估共病风险,精神心理科干预焦虑抑郁,减少“瘙痒 - 搔抓 -焦虑” 恶性循环。
老年AD瘙痒用药需遵循 “个体化、低剂量起始、密切监测” 原则,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关注相互作用:注意免疫抑制剂、米氮平等与老年常用药(降压、降糖药)的相互作用。
监测肝肾功能:使用甲氨蝶呤、JAK抑制剂等前后需评估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与血常规。
处理不良反应:如出现TCS所致皮肤萎缩,应及时换用TCI;口服药致嗜睡者可改为睡前服用。
坚持维持治疗:症状控制后,应采用主动维持疗法(如每周2次外用TCI/TCS联合日常保湿)以预防复发。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