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HELLP综合征的诊治
2025-09-30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作者:沈健,王志坚,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 


HELLP综合征(HELLP syndrome)是一种妊娠相关性肝病[1],其特征是存在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15%的患者可以没有高血压或者蛋白尿的存在[2],影响0.17%~0.85%的妊娠女性[3-5],并且20%的严重子痫前期会并发HELLP综合征[6],母儿病死率分别高达1%~24%[4,7]和6.7%~70.0%[8],70%的病例发生于产前,以27~37孕周较为常见[9-10],偶见20孕周以前发生的病例[11-12]。HELLP综合征发生后,如诊治不及时,母儿预后差。


爆发性HELLP综合征较普通HELLP综合征发展更为迅猛和危重,这一概念最早由Catanzarite在1995年提出,他报告了一组患有爆发性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计数综合征的患者,表现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000 U/L和乳酸脱氢酶(LDH)>3000 U/L,二者水平极度升高以及精神状态异常的疾病,在其10年间接诊的4例爆发性HELLP综合征患者中,虽均经过积极治疗,但仍有2名产妇死亡[13],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的“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2020年指南”中明确指出:AST>2000 U/L或LDH>3000 U/L,母体死亡风险增加[2]。国内外学者也逐渐使用爆发性HELLP综合征这一概念来描述部分伴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严重肝病的HELLP综合征患者[14-17]。然而,学界目前对爆发性HELLP综合征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定义,但结合文献与临床实践,可从临床病程的急剧性、实验室指标的严重性与动态变化、器官功能障碍的叠加及对治疗的反应性等进行综合判断。


1HELLP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HELLP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年龄≥35岁、农村生活、初孕、胎次≥4次、妊娠前和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史、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慢性心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慢性肝病、胎体输血和胎儿先天性异常为高危因素[4,18]。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血管痉挛、内皮损伤、血管纤维蛋白沉积伴血小板聚集和消耗[19]。von Salmuth等[20]首次提出“胎盘-免疫-内皮-肝脏轴”概念:功能失调的胎盘释放抗血管生成因子、坏死胎盘碎片和游离DNA,共同引起全身强烈内皮毒性效应和炎症反应,后者进一步加剧血管系统的内皮毒性效应,放大已增加的血液高凝状态,在肝窦等剪切力极低的微循环中,内皮在抗血管生成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双重打击下,促使血小板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最终导致肝窦等微循环阻塞,造成肝细胞缺血损伤并逐渐导致肝细胞死亡。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肝内血管充血、肝细胞坏死、肝实质和包膜下出血甚至包膜破裂[21],类似于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的病理生理学[20]。超声影像为肝充血提供了间接证据[22]。


2爆发性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爆发性HELLP与普通HELLP综合征相比,常表现为突发右上腹或上腹痛(肝包膜下血肿或梗死)、恶心呕吐头痛、视觉异常及全身水肿[5,23],部分患者可能缺乏典型高血压或蛋白尿表现(非典型HELLP综合征),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21],也有以大量腹水为首要表现的爆发性HELLP综合征患者[15],爆发性病例可能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2.1  临床病程的急剧性与早发性  “爆发性”通常指病情在极短时间(如24~48 h)内迅速恶化,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肝、肾、凝血系统)或严重并发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水肿脑出血][13,24-25]。70%的HELLP综合征发生在晚孕期[10],罕有20孕周以前发病者[16],但目前已有早至16孕周就开始出现爆发性HELLP综合征的病例[26]。


2.2  实验室指标的严重性与动态变化


2.2.1  血小板计数  持续下降至<50×109/L(部分研究将<20×109/L视为“爆发性”阈值)。


2.2.2  肝酶水平  AST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升高(AST>2000 U/L)或短期内急剧上升(如24 h内翻倍)。


2.2.3  溶血证据  LDH>1400 U/L、外周血涂片见破碎红细胞、结合珠蛋白显著降低[13,15,27-28]。


2.3  器官功能障碍的叠加  急性肝损伤、肝包膜下血肿或自发性肝破裂。CT或MRI对肝包膜下血肿及肝梗死的检出率优于超声[29],DWI序列可早期发现肝实质损伤,其范围与AST水平显著相关[30]。Nelson等[31]报道了16例HELLP综合征孕产妇MRI检查结果,14例(88%)肝脏信号强度增加,提示急性肝脏损伤,AST平均值为103(36~1426)U/L,说明MRI的肝脏异常表现和血清AST水平显著相关,对HELLP综合征诊断有帮助。在肝损伤同时出现肾衰竭(肌酐>106 μmol/L或尿量<400 mL/24 h[15])和(或)神经系统受累(子痫、意识障碍或卒中)是爆发性HELLP综合征的常见表现。


2.4  对治疗的反应性  有时爆发性HELLP综合征即使及时终止妊娠并给予了支持治疗(如输血、血浆置换),病情仍持续进展。大部分分娩前诊断的HELLP综合征,终止妊娠后病情会迅速好转,一般不需要输血、血浆置换等治疗,而目前已经报道的爆发性HELLP综合征,大部分病例在终止妊娠后病情反而快速进展,尤其是终止妊娠后才发生的爆发性HELLP综合征,更易出现病情急剧进展,血液制品亦不能缓解病情[27],母体病死率升高[32]。国外报道了1例38孕周双胎病例,产前血压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无其他临床表现,终止妊娠后19 h内出现少尿、嗜睡和凝血功能障碍,检验结果提示LDH 8748 U/L、血肌酐190.5 μmol/L,诊断产后爆发性HELLP综合征,并发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该病例在剖宫产手术后仅20 h便因这些并发症迅速死亡,组织学检查显示门静脉周围肝细胞坏死、肾小球缺血伴毛细血管内细胞肿胀空泡化,以及肾脏、肝脏和脾脏出现融合性出血灶,死亡归因于HELLP综合征引起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妊娠过程没有发生其他的并发症[25]。


3爆发性HELLP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爆发性HELLP综合征除了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非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aHUS)等相鉴别外,还需与导致溶血、肝功能异常的寄生虫、病毒感染、肿瘤及Wilson病鉴别[33]。


3.1  寄生虫  Pashankar等[34]在LANCET报道了1例44岁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孕妇,在35孕周出现发热、溶血、转氨酶升高、血小板降低、胆红素升高、尿蛋白(+++),具有与HELLP综合征相同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但该患者AST(110 U/L)、血压水平(110/60 mmHg)伴发热等表现与HELLP综合征不一致。孕妇与新生儿外周血涂片均显示红细胞内寄生虫-微巴贝斯虫(Babesia microti)。该报道指出,在流行地区,巴贝斯虫病应被考虑列入HELLP综合征样表现的鉴别诊断清单,外周血涂片可以明确诊断。我国尚未见该寄生虫病例报道。


3.2  病毒  播散性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若未被识别,在孕妇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常表现为持续不退的发热和肝炎。由于症状模糊且可能与其他疾病重叠,诊断颇具挑战。另有学者报道了1例年轻初产妇,症状类似HELLP综合征,最后诊断为播散性HSV感染,经过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病情好转[35]。2025年Ajazaj-Berisha等[36]报道了1例疑似HELLP综合征的发热孕妇,最后诊断为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毒感染引起CCHF。这些病例提示病毒性肝损伤与HELLP综合征的鉴别也十分重要。


3.3  肿瘤  Grewal等[37]报道了1例妊娠20周右上腹痛患者,最初考虑为HELLP综合征,但引产后肝功能继续恶化,随后经肝活检诊断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最后因心力衰竭死亡。


3.4  Wilson病  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导致铜毒性积累,主要发生在肝脏和大脑,也可影响角膜和肾脏。Wilson病的肝表现多样,包括无症状转氨酶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急性/爆发性肝衰竭[6]。Wilson病急性肝衰竭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与HELLP综合征极易混淆。已有学者报道妊娠期出现HELLP综合征临床症状并在产后发展为急性肝衰竭的Wilson病患者[38]。


4爆发性HELLP综合征的治疗


爆发性HELLP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分秒必争,多学科联动,注重并发症的治疗[39]。需产科、血液科、ICU联合多学科制定方案,目标为稳定母体状况、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适时终止妊娠。血压控制、预防和治疗急性肾损伤、护肝、针对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20×109/L或有出血倾向)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 mg,1次/12 h)和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或输注血小板均非常重要。ICU可提供血压控制、细致的液体平衡和可能升级至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神经保护、癫痫控制和肝衰竭相关并发症的管理[7]。一旦确认为爆发性HELLP综合征,需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后继续严密监测,积极进行血浆置换,对于血浆置换无效的病例可以考虑使用埃库利珠单抗治疗。合并多器官衰竭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优先于传统透析。爆发性HELLP综合征易合并肺水肿与心功能不全,需限制液体入量,利尿剂(呋塞米)联合无创通气支持也至关重要。


5结语


爆发性HELLP综合征是产科急危重症,其诊治需以“早期识别、快速终止”为核心,联合多学科精准支持[40]。临床医生需突破传统诊断框架,对非典型病例保持高度警惕。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生物标志物的开发、靶向治疗及产后长期管理,以进一步改善母儿结局。临床医师应结合最新证据,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均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沈健:研究概念生成、文献检索、论文初稿撰写;王志坚:研究概念生成与确立、研究资金获取、论文审阅与修订


参考文献 略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年9月 第41卷 第9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