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狙击失眠,助力优质睡眠]
9月21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城同步震撼来袭!线上线下逾万名神经、精神、睡眠医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产业媒体等,共同见证了创新型抗失眠药——新型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s)达利雷生的荣耀时刻!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于逢春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马文林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俊英教授分别坐镇四城,共同解锁达利雷生的“硬核实力”,以“超越传统,一线优选——达利雷生重塑失眠治疗格局”为题,揭秘如何打破传统失眠治疗的“困局”!
从左至右:于逢春教授、马文林教授、张斌教授、周俊英教授
失眠指患者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1。据估计,全球成年人群的失眠患病率为16.2%2;在我国,普通人群失眠患病率约为15%~24.8%3,4。此外,失眠的病程呈现持续性5。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显示,基线时存在失眠障碍的人群,1年、3年、5年随访期的失眠障碍持续率分别为86%、72.4%和59.1%6。
失眠对患者及社会均可造成多方面的不利影响5。一方面,失眠会增加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失眠还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交通事故、死亡率增加等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科学管理和治疗失眠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作具有重大意义5。
目前,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是成人失眠患者最常使用的药物,且近年来其处方率呈上升趋势7。然而,传统BZRAs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从机制而言,绝大多数BZRAs类药物都会干扰睡眠结构,如延长N2期,缩短N1、N3期和快眼动睡眠(REM)期8。从疗效和安全性而言,传统BZRAs虽能改善失眠的夜间症状(如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但却无法兼顾日间功能改善,还可能带来次日残留效应/日间嗜睡症状,并导致呼吸抑制、认知和精神运动障碍、跌倒和骨折(老年人)、药物依赖、戒断反应等副作用1,5,9。因此,临床上亟需既能快速诱导和维持睡眠、保持正常睡眠结构,又具有良好安全性的失眠治疗药物。
2025年6月20日,达利雷生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成人失眠患者,且未被列入精神药品管制,为中国失眠患者带来新的更优治疗策略。
食欲素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G蛋白偶联与大脑中促进或维持觉醒状态的食欲素神经元群上的食欲素1受体(OX1R)和食欲素2受体(OX2R)结合,使机体处于活跃清醒状态10。过高的食欲素水平是导致失眠过度觉醒状态的原因11,而达利雷生作为一种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可等效作用于OX1R和OX2R,阻断食欲素与这两种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大脑过度活跃的觉醒状态10,11。不仅如此,达利雷生还具备更符合人体正常睡眠周期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口服吸收迅速,给药后1-2h即可达血药浓度峰值,终末消除半衰期约8h。这一特征使其在改善整夜睡眠维持的同时,避免了次日残留对患者日间功能的影响10-14。
2022年,由斯坦福医学院睡眠科学与医学中心牵头,全球156个医学中心参与完成的达利雷生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 LANCET-Neurology发表。
主要结果:达利雷生50mg可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与日间功能,实现24小时获益。治疗3个月时,患者入睡时间较基线缩短约35min、入睡后觉醒时间减少约30min、每晚总睡眠时间(TST)增加约1h,且日间疲劳、嗜睡减少15。值得注意的是,达利雷生是在不改变各睡眠阶段比例的前提下延长TST达57.7min,是患者主观感受睡眠质量提高的原因之一15。
事后分析:进一步探索对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显示,达利雷生可增加从觉醒到睡眠的转换,减少慢性失眠障碍患者长时间觉醒发作的时间,进而改善睡眠16。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图1 达利雷生可维持更自然的睡眠结构,降低夜间觉醒发作,改善睡眠
达利雷生的海外Ⅲ期研究亚组分析17:
疗效显著:50mg可显著改善老年失眠人群(≥65岁)的夜间睡眠和日间功能。治疗3个月时,持续睡眠潜伏期(LPS)较基线缩短33.8min、入睡后觉醒时间(WASO)减少21.4min(安慰剂组仅减少1.8min)、自我报告的总睡眠时间(sTST)增加59.9min;同时,用于评估日间功能改善的IDSIQ总分较基线下降21.0分(评分越高意味着日间功能损伤越严重),思睡,情绪,认知三个关键域的IDSIQ评分较基线分别下降6.2、5.7和9.0分。
安全:达利雷生50mg用于老年人安全性良好,无需调整剂量。65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达利雷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与非老年患者相当,且严重不良事件和嗜睡、跌倒发生率均较低。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图2 达利雷生50mg显著改善老年(≥65岁)患者夜间睡眠和日间功能
拓展研究:50mg治疗1年,可持续延长睡眠时长、显著改善IDSIQ总分及各领域分,未产生耐药性18。在安全性方面,达利雷生耐受性良好,治疗期间未出现新的安全事件信号,长期给药后停药未产生戒断体征或症状,戒断症状问卷(BWSQ)评分与安慰剂相当(1-2分 vs 1.0分)18,19,且无成瘾性证据20。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图3 达利雷生1年长期治疗,持续改善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和日间功能
相较于BZRAs,达利雷生可以更好的平衡失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2023欧洲失眠指南:失眠诊断和治疗更新版》21、《2023日本专家共识:失眠障碍的治疗策略》22、以及《2025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5等多项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达利雷生作为失眠治疗一线药物。
在4位专家的精彩专题分享之后,一场围绕失眠治疗临床实践的深度研讨随之展开。来自全国近30位专家同时围绕“失眠临床治疗中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达利雷生治疗失眠的作用特点和治疗优势”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诸位专家表示,达利雷生作为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在失眠治疗中优势显著:1)有效改善患者夜间睡眠、减少后半夜觉醒的同时,维持更自然的睡眠结构;2)8小时半衰期更符合人体正常睡眠周期,避免了嗜睡、头晕、乏力等次日残留效应;3)不会增加跌倒风险,也不会加重认知障碍,对于老年失眠人群而言安全性更高;4)无成瘾性、无戒断反应与肌松等问题,对于失眠合并呼吸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均是很好的治疗选择。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传统治疗失眠的药物虽可改善失眠症状,但仍存在影响日间功能、易发生耐药、戒断反应等难题。新型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达利雷生的出现,超越传统,不仅填补了传统镇静催眠药物无法满足的临床空白,为中国失眠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更是作为治疗成人失眠的一线首选用药,重塑一线治疗标准,全面开启我国失眠治疗新格局,助力守护国民优质睡眠。
参考文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