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βYSS研究结果更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梗患者中断β受体阻滞剂导致血压快速且持续升高
2025-09-30 来源:医脉通
导读:

β受体阻滞剂(BB)因其在控制心率、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等方面的显著疗效,长期以来备受临床认可。然而,对于既往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MI)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降低的稳定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BB的治疗地位尚有争议1。基于此,AβYSS研究对射血分数保留(LVEF≥40%)的心梗后患者中断与继续使用BB对心血管事件、生活质量、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展开了探索,2025年欧洲介入心脏病学大会(EuroPCR 2025)公布了此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1。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闫小响教授冠心病相关指南中BB的地位出发,对AβYSS研究最新进展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为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



回顾指南推荐,β受体阻滞剂是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初始选择


随着CCS相关循证证据的积累,2024年,两大权威指南——《2024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管理指南》2和《中国CCS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3相继发布。值得注意的是,两部新指南在推荐BB作为CCS一线治疗药物,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是一致的。


➤《中国CCS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IA推荐:初始选择BB可耐受的患者应逐步增加至推荐剂量。

➤《2024 ESC CCS管理指南》IB推荐:对于大多数CCS患者,建议使用BB和/或钙通道阻滞剂(CCB)作为初始治疗,以控制心率和症状。



BB的应用还贯穿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初始治疗和长期治疗中。《2023 ESC ACS指南》推荐4


➤对于没有急性心力衰竭收缩压(SBP)>120mmHg和其他禁忌证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患者,在就诊时应考虑静脉注射BB(Ⅱa/A)。

➤无论是否有心衰症状,LVEF≤40%的ACS患者应使用BB(Ⅰ/A)。

应考虑对所有ACS患者(无论LVEF如何),常规使用BB(Ⅱa/B)。



但是,指南并未明确给出射血分数保留患者是否应该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尽管已有部分观察项研究支持β受体阻滞剂长期使用的获益,例如一项韩国全国性队列证实,在无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MI后≥1年的BB治疗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达19%(调整HR 0.81; 95% CI 0.72–0.91; P<0.001)5。然而,既往大型BB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存在局限性,尚缺乏AMI后未进行再灌注,或进行再灌注但无LVEF≥50%人群数据。例如CAPRICORN研究仅纳入心梗后LVEF≤40%人群6,COMMIT/CCS-2研究入排标准/基线数据均未包含LVEF7



聚焦射血分数保留的心梗后患者,AβYSS研究更新为BB可否中断给出答案


AβYSS是一项法国的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试验,旨在提供关于BB中断与继续使用对心血管事件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明确随机数据。共纳入了3698例既往有MI病史并长期服用BB、LVEF≥40%且在过去6个月内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在49个研究中心以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中断或继续BB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0年(四分位间距2.0-4.0年)。主要终点为由全因死亡、MI复发、卒中或因心血管原因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血压和心率控制情况1,8。EuroPCR 2025公布了AβYSS研究最新成果1



主要终点:中断BB导致心血管事件现在增加



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与继续治疗组相比,中断治疗组发生主要终点复合事件的风险显著更高(HR=1.16;95% CI:1.01-1.33;P差异性=0.047),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MI患者中断BB治疗不劣于继续BB治疗(P非劣性=0.44)。



图片


图1. 各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次要终点:中断BB导致心率快速且持续升高,且冠心病相关事件发生率更高



与继续治疗组相比,中断治疗组心率在6个月内迅速升高(+10 bpm),且心率升高长期存在(P<0.001)。此外,中断治疗组心血管原因住院、冠心病相关事件、心绞痛/缺血,以及血管造影的发生率均较继续治疗组更高。



图片11.png


图2. 两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左)和冠心病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右)



次要终点:中断BB导致血压快速且持续升高



与继续治疗组相比,中断治疗组更易出现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强化降压治疗的需求更大。中断治疗组SBP和舒张压(DBP)在6个月内迅速升高,分别升高了3.7mmHg和3.3mmHg,且血压升高长期存在(P值均<0.001)。



图片12.png


图3. 两组强化降压治疗状况(左)、DBP变化情况(中)和SBP变化情况(右)



高血压亚组分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断BB复合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与无高血压患者相比,LVEF≥40%且合并高血压的心梗后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更高(HR=1.27;95% CI:1.05至1.55,P=0.014)。且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中断治疗组均较继续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合并高血压的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4%和21.7%,无高血压的两组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7.4%。



图片13.png


图4. 高血压亚组研究设计(左)和合并或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右)



总结

BB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过程中,目前依旧是治疗CCS和ACS的基石药物,获得了多部国内外指南推荐。AβYSS研究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梗后患者的BB持续应用提供了依据,证实了中断BB治疗不仅会导致全因死亡、MI复发、卒中或因心血管原因住院组成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增加,还会导致血压(SBP和DBP)和心率显著且持续升高,且这一效应在高血压患者中更为突出,并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该研究挑战了“稳定期心梗患者可常规停用BB”的传统观念,提示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者)谨慎评估停药风险。




专家简介

图片

闫小响 教授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医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教授、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2023)、优青(2019)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委副主委等

临床主攻高危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科研聚焦冠心病事件链的临床和交叉转化研究,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Aging、Science Signaling、Circulation(3篇)、JCI、Circulation Research(5篇,其中2篇为封面论文)和ATVB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主持“国家杰青、优青、创新研究群体骨干、重点国际合作、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卫健委2030四大慢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等

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最高奖银蛇奖(二等奖)、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青年医师研究奖(一等奖)等奖励



本文撰稿专家:闫小响教授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码:CN-168202  有效期:2026-09-24


参考文献
1.Niki Procopi. Beta-Blocker interruption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condary results of the AβYSS trial. EuroPCR 2025.
2.Christiaan Vrints,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 ehae17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6): 13-38.
4.Byrne RA, et al. Eur Heart J. 2023 Oct 12;44(38):3720-3826.
5.Kim J, et al. Eur Heart J. 2020 Oct 1;41(37):3521-3529.
6.Dargie HJ, et al. Lancet. 2001 May 5;357(9266):1385-90.
7.Chen ZM, et al. Lancet. 2005 Nov 5;366(9497):1622-32.
8.Silvain J, et al. N Engl J Med. 2024 Oct 10;391(14):1277-128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