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淋粒,竞逐真知——“淋粒竞智”血液病病例演讲SHOW决赛成功举办
2025-09-19 来源:医脉通

2025年9月12日,2025年肿瘤规范化诊疗学术交流项目——淋粒竞智•血液病病例演讲SHOW决赛在北京顺利落幕。6位优秀选手聚焦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疑难病例进行了深度剖析,在决赛中展现出非凡实力。紧张刺激的医学交锋和国内权威专家的精彩点评令人回味无穷,本次赛事不仅是临床思维的高水平碰撞,更是对青年医师综合素质的一次深度检阅,促进了多地医疗中心的学术交流且有望进一步推动血液病领域规范化发展。本文就9月12日决赛赛况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专家致辞


金秋送爽,学术争鸣,“淋粒竞智”决赛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的精彩致辞下拉开帷幕。诸位教授指出,血液系统肿瘤的诊疗已步入精准与规范化并重的新时代,尤其是随着奥雷巴替尼等新一代靶向药物的涌现,为难治性慢粒及髓系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更深的缓解与更多的生存获益。临床医学犹如刑侦探案,需不断积累并借鉴他人经验,方能于纷繁复杂的病情中捕捉关键线索,制定制胜策略。“淋粒竞智”正是这样一个淬炼诊断智慧、提升治疗艺术的平台,选手们在淋巴结与粒细胞的微观世界中竞逐真知,以疑难病例为战场,剖析推理、大胆决策,尽显个体化治疗的艺术与科学。总决赛现场气氛紧张激烈,精彩纷呈,一个个鲜活病例的背后,是选手们对疾病机制的深刻洞察、对前沿进展的敏锐把握,以及对临床复杂性的精准驾驭。专家们期望通过本次高水平病例交锋与思维碰撞,进一步激发青年医师的创新活力,推动血液病诊疗实践的深化与革新,并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86e1db6eb4aa618f2892e31e8fff4d41.png


077e43e37475f69c1ad62d1a07b854b7.jpg


d60fbbbb7a0794d432f56440d1234fbd.jpg


30ace7354ff875b1dbee368c8e9af8ca.jpg


89c86169f472ee2bb78efa82b4148a7d.jpg


7fa315aac7fa2b651c0a0f49a3176d89.jpg


80e34de136047ed1821e9391496366cd.jpg


c7a370b767729d1bee4df67f84a554f6.jpg

总决赛现场风采


耐领循径,决战京师


以病例为刃,尽显诊疗锋芒:CML-CP患者缘何命途多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静选手分享了一例青年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初诊时为慢性期,经氟马替尼治疗1.5年后出现继发性耐药,BCR::ABL基因水平升高至23.428%,并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换用达沙替尼后因4级血液学毒性间断停药,疾病进展至加速期。分子检测发现T315I突变,提示对一、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续采用奥雷巴替尼治疗,患者迅速获得分子学缓解(MR):治疗2.5个月后患者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MMR),8个月后达MR4.0,1年4个月时达MR4.5。本案例体现了三代TKI奥雷巴替尼对T315I突变CML患者的显著疗效。


“急”时救难,“雷”历风行:奥雷巴替尼用于初治Ph+ ALL患者治疗汇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崔亚娟选手分享了一例标危初治Ph+ ALL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一线采用CD方案进行预处理,拟采用奥雷巴替尼联合VICP方案,但因出现感染,于治疗第15天加用奥雷巴替尼。治疗14天时,疗效评估骨髓细胞学示幼淋占50.0%,MRD 75.9%,BCR::ABL基因水平为70.36%。加用奥雷巴替尼后,第28天达骨髓完全缓解(CR),MRD 0.004%,BCR::ABL基因水平为0.11%。1个月后获完全分子学反应(CMR),后续治疗持续CR,遂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近期复查仍处于CR状态。表明奥雷巴替尼联合治疗方案疗效佳,可有效降低MRD水平,改善患者生存。此例患者再次证明奥雷巴替尼一线治疗真实世界Ph+ ALL患者的良好疗效。


立粒深愈,菁英论剑


耐药困局“耐”以破疗效“立”显见真章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曹丽霞选手分享了一例CML慢性期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确诊4年余,曾先后接受多种一二代TKI治疗,治疗后期病情进展,表现为乏力、消瘦、多汗,伴白细胞持续增高及BCR::ABL1高水平表达,后经检测发现存在T315I、E255K/V耐药突变。遂调整治疗方案为奥雷巴替尼行后续治疗。奥雷巴替尼治疗前患者的白细胞(WBC)水平为175.16x109,奥雷巴替尼治疗15个月后,WBC水平降至11.26x109;BCL::ABL1基因水平从26.97%降至1.96%,体现出奥雷巴替尼对于一二代TKI耐药患者的良好疗效。选手表示应重视早期分子学监测、规范用药以避免不必要的TKI暴露;对于复合突变及复杂克隆演化,需采取更积极精准的治疗策略,比如一线选择更高效、强效的三代TKI如奥雷巴替尼以改善长期预后。


“淋”危不乱,终见月明:一例Ph+ALL患者的诊疗之路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吕梦楠选手分享了一例高危Ph+ ALL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采用二代TKI联合化疗第3疗程时BCR::ABL基因水平呈回升趋势,遂采用以奥雷巴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行后续巩固治疗,达BCR::ABL阴性,并最终顺利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采用奥雷巴替尼维持治疗以进一步改善生存。奥雷巴替尼为TKI耐药尤其是伴T315I突变患者提供了有效选择,其在诱导深度缓解、桥接移植及移植后维持治疗中均具有重要价值,是实现疾病持续缓解的关键策略之一。此外,一线使用奥雷巴替尼可使Ph+ ALL患者获得更快更深度缓解,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克淋定基,愈决云天


三重奏下的新生:奥雷巴替尼联合CAR-T、BCL-2i成功逆转一例耐药CML-LBP


临沂市人民医院李洪丽选手分享了一例CML急淋变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诊疗过程,此例患者历经多次复发,且伴发F317L突变及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初期经二代TKI联合化疗治疗,获缓解后中断治疗致复发,后换用奥雷巴替尼联合化疗成功诱导二次缓解;再次复发后采用奥雷巴替尼联合BCL-2抑制剂实现第三次缓解。选手表明,对于多重耐药CML急变患者,应尽早应用奥雷巴替尼等第三代TKI克服激酶区突变,同时可联合BCL-2抑制剂协同清除耐药克隆,并需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该案例提示针对高度耐药患者,采用多机制、多靶点联合治疗策略是实现再次缓解的重要途径。


“奥”变连环,“雷”火砺锋:一例特殊CML-MBP患者的涅槃之路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王雪纯选手分享了一例首诊为Sokal低危,后进展为急变期(BCR-ABL阳性)的CML患者的诊疗经过。经一、二代TKI治疗后病情持续进展,遂调整治疗方案为奥雷巴替尼联合化疗并积极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后成功桥接HSCT。患者后续出现CNSL,继续奥雷巴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及鞘内注射后病情得以控制,BCR::ABL基因水平降至0%。选手表明,对于CML急变患者,应及时换用奥雷巴替尼等三代TKI克服耐药,并积极衔接allo-HSCT;移植后采用奥雷巴替尼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此外,需全程高度重视髓外侵犯,尤其是CNSL的防治。


64ee54ceabacacafe5964dd56e413239.jpg


7b46cc39f8d1f5266df08361ca13aeb0.jpg

总决赛现场风采


结语


历经多轮智慧交锋与临床思辨的激烈角逐,“淋粒竞智”全国血液病病例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六强选手荟萃一堂,以病例为刃,以循证为盾,在巅峰舞台上竞展风华,奉献了一场高水平、深内涵的学术盛宴。选手们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敏锐的临床洞察和流畅的演讲表达,赢得了全场赞誉,展现出血液科青年医师卓越的专业素养与拼搏精神。赛事虽已落幕,但竞逐不息、精进不止。愿此次大赛成为新起点,推动中国血液肿瘤诊疗走向更加规范化、精准化的未来,以医学之光,照亮更多患者的生命之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