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ED 2025 | 李巍教授深度解析特应性皮炎诊疗革新:从机制突破到精准管理
2025-09-15
关键词: AD 特应性皮炎 诊疗

编者按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除显著身体症状外,更对患者心理与社会功能带来多重负担。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诊断理念与治疗策略正在重塑临床实践路径。近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值此契机,我们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巍教授,从疾病整体影响、团队科研突破到生物制剂规范应用,系统解读特应性皮炎诊疗前沿,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权威参考。






特应性皮炎以慢性瘙痒、皮肤屏障破坏和反复发作为特征,您认为这一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产生了哪些长期且深远的综合影响?
李巍教授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患病率约为5%-20%,核心特点为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炎与顽固瘙痒,对患者及家庭影响深远。其中,中重度患者约占25%,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影响尤为显著,且患者群体以青少年为主。青少年既关注自身形象,又面临较重学业压力,而疾病引发的瘙痒会干扰睡眠,进而影响心理状态——部分患者因担心不被同伴接纳,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存在自杀倾向,可见特应性皮炎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均会造成广泛影响。

此外,特应性皮炎目前无法根治,且治疗费用较高,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造成了不小的社会经济压力。



近年来,您和团队在特应性皮炎领域成果颇丰,开展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如揭示中国特应性皮炎炎症模式,以及阐明可见光加重特应性皮炎的机制等。能否给我们介绍下,其中哪些成果已经或即将切实地改变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实践?基于您和团队的这些成果,您认为这一领域的突破点在哪里?
李巍教授

我们团队长期聚焦特应性皮炎领域,研究覆盖疾病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成果转化应用三大方向,旨在为诊疗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方案。

第一,在临床特点研究上,我们结合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十个分型,将以往被认为不典型的特应性皮炎类型纳入诊疗范畴。这一分型体系改变了中国皮肤科医生对特应性皮炎的认知,使其诊断视角更全面,充分体现了临床研究中的中国智慧。

第二,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团队早期重点关注皮肤微生态(即皮肤菌群)——皮肤菌群既参与维持皮肤生理功能,也与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特应性皮炎是皮肤菌群差异最显著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皮肤菌群的代谢产物(小分子物质)具有抑制皮肤炎症的作用,目前团队正将这类小分子开发为外用药物,已进入临床I期研究阶段。该药物若研发成功并上市,有望成为安全、有效的特应性皮炎外用治疗药物。

此外,我们还重点研究了痤疮丙酸杆菌。以往学界普遍认为该菌主要参与痤疮发病,而团队首次发现其代谢产物可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微环境,对特应性皮炎发挥保护作用。目前正探索痤疮丙酸杆菌活菌外用的可行性,未来若研究成果落地,或将改变特应性皮炎领域的治疗现状。



李教授,不少AD患者听闻生物制剂效果不错却价格不低,想了解下,哪些患者是适合使用这类药物,用药后大概多久能有明显效果,是否需要长期使用?
李巍教授:

生物制剂是近十年特应性皮炎系统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中,进口药物度普利尤单抗是该领域的里程碑式药物,国产药物司普奇拜单抗同样疗效优异。这类药物能有效控制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炎症,目前在全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适用人群明确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且常规治疗无法控制或不适合常规治疗”的患者,需同时满足“中重度”“常规治疗无效/不耐受”两个核心条件。

但临床中存在生物制剂滥用误区:部分基层医生对适应症把握不够准确,将药物用于病情较轻、仅急性期加重(单纯外用药物即可控制)的患者。因此需严格把控适应症,让生物制剂真正用于有需求的中重度患者—一方面,系统生物制剂会影响免疫系统,精准使用才能保障患者获益;另一方面,过度使用也会增加医保负担。

关于生物制剂的使用周期,因特应性皮炎无法根治,建议长期使用。标准给药方案为每两周一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将用药间隔拉长至每四周一次,多数患者可适应这一调整;少数患者可进一步延长至每六至八周一次,但间隔过长会提升复发风险。临床一般不建议停药,数据显示停药后患者复发的中位时间约为半年,长期规律用药才能维持病情稳定,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



小结

李教授指出,特应性皮炎不仅造成皮肤病变和剧烈瘙痒,更广泛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尤其需关注青少年群体。其提出的十个临床分型极大拓展并细化诊断体系,基于皮肤微代谢及菌群调控的转化研究亦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在生物制剂应用方面,应严格把握中重度及传统治疗不佳患者的适应症,坚持长期规范治疗,以最大限度控制病情、降低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李 巍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 华山医院特应性皮炎诊疗中心主任;

  • 国际特应性皮炎理事会(International Eczema Council, IEC)理事;

  • 致力于探索炎症/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新方法,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科研课题,作为通讯作者在Immunity、Cell Host Microbe、J Exp Med、J Allergy Clin Immuno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

审稿专家:李巍 教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