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ED 2025 | 高解春教授:以临床创新与科研转化双轮驱动,迈向皮肤科发展新阶段
2025-09-14


图片

编者按

皮肤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内在疾病,更是守护整体健康的首道屏障。近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借此盛会,我们特邀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教授,深入解读皮肤科的学科价值、未来发展方向,并为皮肤科医生提供专业成长建议,为推动皮肤科诊疗水平提升提供方向指引。







从您的经验来看,皮肤学科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对未来又有哪些预测?
高解春教授

每个学科都有独立知识体系与特有内涵,皮肤科作为重要医学学科,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皮肤病表现常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许多疾病会通过皮肤症状反映出来。这对皮肤科医生提出两大高要求:一是需具备广博知识面,精准识别各类皮损,明确其病因、病理及关联疾病;二是需掌握有效治疗手段,因多数皮肤病虽不致命,却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缓解患者不适是核心目标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作为学科标杆,有着优良传统,自杨国亮先生创立以来,长期稳居全国学科排名首位,以扎实的临床基础、庞大的专业团队及丰富的临床经验闻名。但学科发展需持续突破,皮肤科未来方向在于临床创新:既要不断发现患者新问题,探索前沿解决方案,例如聚焦皮肤病健康管理,研究如何降低疾病发生率、做好预防工作,以及在患者群体中筛查皮肤病易感人群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也要以前瞻眼光关注国际前沿,把握药物研发新动态(如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药物的临床应用)给学科带来的新机遇。

此外,我们还需搭建专门的临床科研平台,通过系统总结临床数据,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通过循证证据反哺临床决策,推动皮肤科诊疗水平持续提升。



想请您对广大青年皮肤科医生和医学生说几句话。在这个时代,成为一名优秀的皮肤科医生,最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技能?
高解春教授
希望我们皮肤科医生能“小中见大”,突破视野的局限,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力求在自身领域做出独特的贡献。



小结

高解春教授强调,皮肤科不仅需注重广博知识与有效治疗相结合,更应着眼于临床创新与科研转化,从预防、管理到新药应用全面布局。他特别以“小中见大”寄语广大皮肤科医生,呼吁突破视野、深耕专业,在不断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为学科与患者贡献独特价值。



专家简介


图片


高解春  教授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


  •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 复旦大学小儿外科和医院管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医疗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指南》编委会主任委员

  • 92年起近几十年医院管理经历(财务、设备、基建、行政)

  • 曾任原上海医科大学校产处长、科研处长

  • 2001-2005年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

  • 2005-2014年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

  • 2014-2017年任上海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审稿专家:高解春 教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