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
值此盛会,医脉通特别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元方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庶强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邱妙珍教授,聚焦胃癌新辅助免疫精准策略、晚期胃癌长生存突破等核心议题,系统呈现本土创新成果,并由此勾勒出未来胃癌诊疗体系的演进方向。
李元方教授:擎炬领航,聚势启新,全面构筑胃癌诊疗新格局
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将结合广东省实际,牵头制定覆盖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的标准化指南,明确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的诊疗路径,同时,推动地市级癌症防治中心全覆盖,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质控体系,确保诊疗质量同质化。优化资源分配机制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建立“中心-基层”双向转诊通道,解决区域诊疗能力不均衡问题。
积极推广胃癌早筛早诊项目,构建覆盖全省的胃癌防治网络。强化高危人群筛查,针对
依托广东省的科研平台优势,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例如借鉴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的跨学科协作经验,联合病理、康复、营养等专业委员会,组建“胃癌分子分型协作组”“全程管理模式”等团队,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此外,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专利转化、学术会议等形式,将研究成果快速落地至基层医疗机构。
我国早期胃癌仅占20%左右,以中晚期患者为主,腹膜是晚期胃癌最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腹膜转移人数超过52万例。约有20%的患者在术前或术中诊断有腹膜转移,超过50%的T3、T4期患者根治术后发生腹膜转移,伴有腹膜转移的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3~6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2%1。全身系统治疗对于腹膜转移疗效不理想,目前,通过腹膜癌指数(PCI)对胃癌腹膜转移程度进行评估,继之选择外科手术联合腹腔灌注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干预,有望改善部分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1。
在胃癌腹膜转移转化治疗中,多种治疗模式的联合给药,尤其是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药物,有望获得更高的转化治疗成功率1。2025年国际胃癌大会(IGCC)公布了DRAGON-01研究数据2,该研究在静脉和口服化疗的基础上,增加了腹腔内
2024年11月,团队在《消化道》(GU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肿瘤微环境中的CAF——巨噬细胞交互作用介导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治疗耐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单细胞分辨率的胃癌腹膜转移肿瘤微环境图谱,揭示了由SPP1+ TAMs和THBS2+ mCAFs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组成的CAF-巨噬细胞生态位是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耐药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阻断C3-C3AR1轴可破坏基质-髓系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显著改善ICB的益处3。紧接着在12月,团队在《分子肿瘤》(Molecular Cancer)发表了题为“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腹膜复发中的转录景观和预测能力”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索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转录景观及其预测能力,构建了基于lncRNA的胃癌腹膜复发体系系统中的预测作用,并揭示了CASC15促进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发现其作为液体活检标记物的潜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4。

图1.李元方教授在广东省胃癌学术研讨会发表讲话
袁庶强教授:破冰攻坚,靶握精准,胃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精准策略与前沿探索
在胃癌新辅助免疫治疗领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开展了系列开创性工作。其中,NEOSUMMIT-01研究作为全球首个报道的、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比较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疗效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率先取得阳性结果。该研究于2023年ASCO年会进行口头报告,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数据显示,相较于单纯化疗组,
基于NEOSUMMIT-01研究中观察到的肿瘤原发部位,即食管胃结合部癌(AEG)与非AEG似乎存在疗效差异的线索,我们继而启动了NEOSUMMIT-03研究——这是全球首个专为AEG患者设计的围手术期免疫联合化疗III期研究。结果证实,
针对HER2阳性亚群,团队开展了NEOSUMMIT-02研究,探索围手术期双重阻断(PD-1抑制剂+抗HER2)联合化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该研究在HER2阳性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证实了围手术期双重阻断的强效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7。这与INNOVATION研究观察到的趋势一致8。上述研究共同表明,HER2阳性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治疗已取得重大突破。展望未来,随着HER2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临床应用,ADC联合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新辅助治疗的新选择。综上,团队已初步探索了化免、化靶免等多种联合模式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如HER2 ADC联合免疫等新型方案,同时依托转化研究成果,深入挖掘生物标志物,以更精准地筛选获益人群,并期待通过大规模III期确证性研究,验证新辅助免疫或免疫联合靶向/化疗方案的有效性。

图2.袁庶强教授在广东省胃癌学术研讨会进行演讲
邱妙珍教授:破局新生,洞见异质,晚期胃癌免疫长生存时代的攻坚之道
免疫治疗使晚期胃癌的治疗进入全新状态。CheckMate-649研究作为里程碑式探索,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证实

图3.邱妙珍教授在广东省胃癌学术研讨会进行演讲
总结
本次访谈凝聚多项核心进展:在诊疗体系层面,通过省域标准化建设与三级质控网络推动胃癌早筛全覆盖,着力破解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针对顽固性腹膜转移,创新性腹腔联合静脉治疗方案显著延长生存期,耐药机制研究为逆转免疫治疗困境提供新方向;新辅助治疗领域实现多重突破,免疫联合策略在不同分型及分子特征患者中普遍提升病理缓解率;晚期治疗迈入长生存时代,免疫联合化疗方案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审批码:1506-CN-250025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