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早发性肺癌(Early-Onset Lung Cancer, EOLC)通常指发生在50岁以下成年人的肺癌。近年来,EOL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以亚洲地区最为显著,占全球EOLC病例的75.9%。由于该人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分子特征,且多数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EOLC的病因、机制及防治策略仍需进一步探讨。
近期,《Frontiers in Oncology》发表了一篇综述,研究者通过PubMed、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lung carcinoma/cancer”、“early-onset/young adults”和“Asia”为关键词检索,从2000年至2025年4月间筛选出25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剖析了亚洲EOLC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临床特征、分子机制及诊疗挑战,为EOLC的临床实践与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流行病学
2019年全球早发性癌症病例超过326万例,较1990年增长79.1%。亚洲是EOLC的高发区,占全球病例的75.9%,且疾病负担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按年龄标化率(ASR)计算,中国、土耳其、韩国是亚洲EOLC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按绝对病例数统计,2022年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EOLC病例数居前三位,其中中国占亚洲总病例数的64.1%,是核心高发国家。基于当前增长态势,预计至2035年,亚洲EOLC新发病例数将达11万例,疾病防控压力持续加剧。这一流行病学数据提示,亚洲EOLC已成为区域性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尤其中国作为病例数最多的国家,亟需优先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风险因素
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亚洲EOLC的独立且关键风险因素,其作用机制与暴露特征具有区域特异性:
室外污染:细颗粒物(PM2.5)作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1类致癌物,在亚洲尤其是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队列研究中,已被证实与EOLC风险显著相关。华北地区一项纳入14604例受试者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PM2.5是该区域EOLC发生的主要环境诱因,且在重度污染区域,40岁以下人群若合并吸烟史或家族癌症史,EOLC风险会进一步叠加。
室内污染:中国农村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仍广泛使用煤炭、固体燃料进行烹饪与取暖,导致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以中国云南宣威县为例,其肺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核心诱因即为室内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暴露;此外,研究发现跨膜糖蛋白MUC16在室内空气污染暴露人群中呈高表达,且与EOLC晚期分期及转移风险增加相关(P<0.01),提示环境污染物与基因表达的交互作用可能参与EOLC发病。
2 家族性遗传
早期关于肺癌家族风险的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早发性肺癌患者或多个一级亲属患病时,个体患病风险增加50%。中国云贵高原地区的家族性肺癌(FLC)研究显示,FLC患者中50岁以下人群占比更高,且存在46岁与5 岁两个发病高峰,提示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
亚洲人群的家族性EOLC可能与罕见常
3
结核病感染史是肺癌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一项覆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显示,既往肺结核病史者的EOLC风险显著升高,且该关联独立于吸烟状态;尤其在年轻肺结核患者中,后续发生肺癌的风险是老年肺结核患者的1.8倍。
肺结核相关EOLC的发病可能与肺结核诱导的慢性肺部炎症、免疫抑制状态(如IFN-γ分泌减少、FoxP3+调节性T细胞增多)及
4 生殖和激素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经产女性(尤其是1-2个子女)的EOLC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未产妇,初产年龄较大(>30岁)、月经周期较长(>30天)者风险进一步降低。该保护效应在吸烟者中更为显著,提示
临床表现
组织学类型:腺癌是绝对主导亚型,印度85.7%的EOLC患者为腺癌,中国35岁以下EOLC患者中腺癌占比达45%,显著高于老年肺癌人群。
吸烟状态:44%-79%的亚洲EOLC患者为从不吸烟者,这与西方EOLC以吸烟者为主的特征形成鲜明对比,提示亚洲EOLC可能存在独特的致病机制。
性别与分期:中国EOLC队列显示,早发肺腺癌患者的女男比例为2.55:1,显著高于晚发患者的1.19:1;且49.21%的EOLC患者确诊时已为IV期,转移部位以胸膜(38.71%)、骨(35.48%)及肺内(25.81%)为主,68%的患者仅存在单器官转移,为局部干预提供了一定空间。
分子特征与基因组改变
年轻EOLC患者的可靶向基因组改变频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其中EGFR突变率为30%-56.3%,ALK重排率为16.1%-50%,ROS1融合率约7%;此外,HER2突变(5.7%)、RET融合(1.1%)、BRAF突变(3.4%)等也在年轻患者中检出,整体而言88%的亚洲年轻EOLC患者至少携带1个驱动基因突变。
Cai等对7858例肺癌样本的靶向测序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长,KRAS、MET、PIK3CA等基因突变频率升高,而ALK、ROS1、RET融合及ERBB2突变频率降低;此外,年轻EGFR突变患者更易合并PIK3CA、MET、TP53等共突变,可能影响靶向治疗疗效,提示需通过下一代测序(NGS)全面评估基因组图谱。
这些分子特征提示,亚洲EOLC患者是靶向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而NGS检测应作为年轻肺癌患者的标准诊疗流程。
基因表达与免疫微环境
转录组及免疫学分析显示,MUC16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肺癌中过度表达,尤其在家族性肺癌和室内空气污染暴露者中更为常见,与晚期疾病和更多转移相关。此外,亚洲EOLC患者存在显著的细胞介导免疫缺陷,肿瘤组织及肿瘤/正常组织交界区的CD4+、CD8+、CD3+T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当前
总结与展望
EOLC作为一类具有独特临床与分子特征的肺癌亚型,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占全球病例75%以上的亚洲地区。由于其独特的临床、分子和免疫特征,EOLC需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资源的倾斜。目前关于EOLC的研究多局限于回顾性单中心数据,缺乏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和临床试验。当前肺癌筛查指南主要针对老年吸烟人群,未能覆盖年轻非吸烟高危人群,可能导致诊断延迟。未来需开发更精准的风险分层模型和生物标志物,推动个体化预防与治疗策略。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